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移動應用APP開發搭建自動化測試框架經驗分享 - 動態 詳情

大家好,我是陳哥。

今天,我邀請了禪道專欄作者劉軍,和我們分享一下移動應用APP開發如何搭建自動化測試框架。

希望通過這些實操經驗能給大家帶來新的啓發。


現在做移動應用開發,大家應該都深有感觸:版本不僅要快,質量還得高,這兩頭真是難兼顧。

我們團隊之前就吃了不少苦頭,發版慢、需求老變、測試時間總被壓縮,搞得團隊挺被動。

作為資深測試與研發效能IT老兵,今天我想結合自己負責的安卓APP自動化測試框架項目,聊聊怎麼通過搭建自動化測試來提效。

這篇內容特別適合正在帶團隊、或者關心研發效率的中高層朋友參考,也希望能給同行一些啓發。

一、 項目背景與問題

1.版本發佈實在是太慢了

我們團隊的主打產品——Y移動應用APP版本迭代需歷經多環節,從需求梳理到最終上線,週期漫長。

每個版本承載需求眾多,業務邏輯與功能模塊疊加,測試覆蓋難度指數級上升,拖慢整體節奏,產品市場響應速度變慢,影響業務目標達成。

版本計劃週期:
版本計劃週期

業務團隊吐槽一個版本發佈要2個月,還經常延期,這個版本趕不上,就要等最少2個月,業務KPI完成面臨巨大壓力,所以拼命想趕上這個版本火車。

2.需求變得比翻書還快

市場變化快,用户反饋多,老闆還時不時插需求進來。每次一改,測試用例就得跟着調,範圍不好把控,漏測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僅質量容易出問題,測試和開發、業務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大,整個團隊怨聲載道。

3.測試時間被壓得喘不過氣

開發延期成了常態,測試時間自然被砍。最後要麼帶着風險上線,要麼緊急換包、重新灰度,耗時耗力。

每一次換包灰度,從起量到觀察質量和業務數據最少要3天。人工測試在有限時間內很難做深做全,質量自然沒法保證,版本延期幾乎成了標配。

二、我們的思路:死守質量,從測試效率突破

值得慶幸的是,整個團隊還是達成一致:質量不能妥協。既然質量不能放鬆,我們就決定在測試效率上找出路。

1.測試提速是硬道理

自動化測試最大的好處就是快。以前UI測試要人工點點點,現在用腳本並行跑,核心流程像登錄、搜索、下載更新這些,原來幾小時的活,現在幾十分鐘搞定。

我們還把每個版本必測的功能整理成“版本checklist”,逐步把它們自動化,並集成到每天的CI流水線裏,結果自動發郵件同步。

2.早點發現問題,越早越好

我們在框架里加入了日誌抓取和異常監控,問題定位更準。接口自動化也能實時校驗參數和返回結果,比人工抽樣檢查更全面,一些隱藏的數據格式錯誤、權限漏洞提前就能逮住。

還有就是重點接口我們會跑自動接口撥測,調整合適的頻率(要考慮生產環境的壓力和我們自己客户端的調用情況),監控生產環境重點接口是否正常,一旦有問題,我們可以做到比大部分用户提早知道,即使處理或實現降級服務,避免造成大面積用户投訴。

3.能複用的絕不重寫

我們把測試用例按場景和模塊拆清楚,基礎功能比如登錄註冊這類,新版本稍微改改參數就能接着用。新需求來了,只要不是全新場景,就把關聯的老測試用例拎出來一起迴歸,省時省力。

4.選對工具,自己也要寫點代碼

工具方面,UI測試用Appium跨平台,接口用Postman輔助,CI/CD靠Jenkins調度。同時我們也自己做了框架優化,支持參數化、多環境配置,配合雲測平台做機型兼容,把覆蓋面打開。

自動化測試

三、我們是怎樣一步步落地的

光靠一招不行,得從人、流程、工具、組織四個維度系統推進。

1.人:測試和開發得擰成一股繩

我們補強了測試開發角色,讓他們專攻腳本和框架。同時推動測試早期參與需求評審,開發也參與測試showcase,打破不同角色各幹各的隔閡。

2.流程:把自動化嵌進每個環節

測試和開發協商一致,開發在轉測時,會提交修改範圍和建議測試範圍信息,作為測試的輸入。

新需求在showcase產品體驗完成後,功能測試在開發分支執行,設定清晰准入準出標準:測試通過(功能點覆蓋率、缺陷率達標 )且灰度驗證(小範圍用户試用,採集性能、體驗數據 )後,代碼方可合入主分支。

代碼合入主幹後,會觸發每日主幹構建+迴歸測試。這樣形成“分支測試-主幹集成-修復-灰度”的閉環,減少人為漏洞。

3.工具和技術:不追求高大上,但要紮實好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工具鏈,我們還針對不同機型和系統做了兼容性測試設計,使用雲測平台,儘量覆蓋Top50用户手機(手機型號+安卓版本)真實場景。

4.組織:明確責任,定期對齊

我們成立了自動化測試專項小組,開發有專人負責主幹crash修復和框架規劃。每週組織跨團隊例會,同步進度和風險,業務團隊也深度參與評審和灰度驗收,每月組織回顧會議,確保自動化方向不跑偏。

四、幾個關鍵實踐,效果很明顯

1.測試前置,從分支就開始卡質量

新需求在開發分支就完成功能測試和灰度驗證,達標後才允許合入主幹。質量門禁前移,主幹乾淨多了。

2.主幹每日構建,自動化測試常態化

每天自動跑版本checklist的自動化用例,覆蓋功能、兼容、性能。有人專門盯主幹問題,24小時內響應,為主幹穩定性護航。

3.灰度和測試形成閉環

分支測試通過後,跟着灰度發佈走,收集真實用户數據,補足自動化沒覆蓋的體驗細節。我們還建了粉絲體驗羣,發點獎勵鼓勵反饋,把用户聲音轉化成測試補充。

自動化測試

五、做完之後,效果怎麼樣

1.測試效率真的上來了

版本測試周期從平均20天壓到12天,自動化執行佔比達到60%,核心迴歸時間縮短70%。測試同學能更專注複雜場景和新功能,缺陷發現也提前了40%。

2.質量穩了,大家也更有信心

通過3個月觀察,上線缺陷率降了65%,核心功能crash率控制在0.1%以內。業務對測試更信任,團隊摩擦減少,用户滿意度裏“穩定性”評分漲了18個百分點。

3.團隊氛圍不一樣了

這一套措施下來,團隊人還是一樣的人,但是工作效率和團隊氛圍不一樣了,流程更標準,協作更透明。測試開發同學成長路徑清晰,技術分享也多了起來。管理者在做資源投入時有數據支撐,效率提升反過來推動了業務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六、最後説幾句

自動化測試不是可選項,而是移動應用開發的必答題。從問題定位到落地執行,離不開管理層的支持和資源投入。後面我們還想試試AI在測試中的應用,比如自動生成測試用例、一鍵提交bug、缺陷分類,讓自動化往智能化的方向再走一步 。


專欄作者:劉軍

20多年項目管理經驗,做過CMMI諮詢、項目總監、敏捷教練,以前在騰訊擔任過項目通道評委和麪試官,也是P11級的交付和研發項目經理,拿過騰訊名品堂。

後來在遊戲公司帶PMO,推動過400多人同時開發一款遊戲的大規模敏捷,搭建美術生產線,年流水做到20億以上。

user avatar youqingyouyidedalianmao 頭像 u_11920995 頭像 binghe001 頭像 gvison 頭像 wenweneryadedahuoji 頭像 huogewoziceshixueyuan 頭像 timerrring 頭像 jueqiangdeqianbi 頭像 gedyh 頭像 luguodeshanyang 頭像 yongxinz 頭像 taopaodebiandou 頭像
點贊 13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