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氛圍編程Vibe Coding的梗圖 - 動態 詳情

今年 2 月初,OpenAI 聯合創始人、前特斯拉 AI 負責人 Andrej Karpathy 於社交平台上提出了氛圍編程 Vibe Coding 這一概念。僅僅過了一個多月,這一術語就迅速席捲了開發者社區。

最近,Karpathy 又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的最新嘗試:“剛用‘氛圍編程’搞定了一個完整的 iOS 應用!雖然之前完全沒碰過 Swift,但也就 1 個多小時吧,這個 app 就已經能在手機上跑起來了。整個過程非常絲滑,基本上都是 AI 手把手帶着我完成的。”

簡單來説,氛圍編程 Vibe Coding 就是讓 AI 來編寫代碼,人類則可以更專注於設計和產品開發,而不是字面意思的“沉浸在編碼的氛圍中,享受其過程”。


就像當年汽車剛問世時,有人嘲笑它比不上馬車可靠;互聯網初興時,許多人斷言它不過是短暫的泡沫;面對這些一開始就使用 AI,對傳統的編程流程一無所知的新一代“AI 原生程序員”,老程序員們同樣做出了無情的嘲諷。

自從引入了 氛圍編程 Vibe Coding,效率可真是大幅提升,現在只需 2 名 Vibe 工程師,就能創造出過去至少 50 名工程師才能堆出的技術債。

可不是麼,今年 90% 的代碼都將是 AI 生成的了,到了明年 2026 年,估計代碼就能 100% 交給 AI 來寫了。步入 2027 年,資深工程師們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花十倍的力氣,專心清理 AI 生成的‘垃圾代碼’!

所以好消息是,未來幾年我不會被 AI 取代,但壞消息是,我還能保住程序員的飯碗,僅僅因為需要有人負責收拾 Vibe Coding 留下的爛攤子!

在不遠的未來,最出名的 HTTP 錯誤代碼可能不再是 404 了,429 Too Many Requests 正在躍躍欲試取而代之。屆時,程序員的日常將變成:“哎,又到 Copilot 的請求上限了!這讓我還怎麼敲代碼?手寫?不可能的!”

雖然 AI 生成代碼的效率非常高,但是目前的 AI 還不適合調試。如果 AI 輸出的代碼有 bug,那麼程序員就需要詳細檢查代碼,找出問題所在,找不出來就要掀桌子了。

於是,一些開發人員採取的做法是“只要出現錯誤,就從頭重寫,而不是修復”。這是藉助 AI 高速生成代碼的能力的一種新思維。嗯,美麗的新世界在等着你。


看過這些吐槽,我是感覺 Vibe Coding 不太適合叫作氛圍編程,似乎叫“盲從編程”更合適,盲目接受 AI 生成的代碼嘛。

user avatar explinks 頭像 candy_68fb0dfb0afd0 頭像 fanudeqianbao 頭像 putao0525 頭像
點贊 4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