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7個我最近關注或在用的工具。後端開發總是有幹不完的活,數據庫、業務邏輯、API安全、雲部署,事情一多就容易手忙腳亂。在這種時候,好用的工具能讓我事半功倍。
Prisma - 讓數據庫操作不再裸奔
在 Node.js 和 TypeScript 項目裏,只要涉及 SQL 數據庫,Prisma 基本是首選。它是一個 ORM,但手感很輕,沒有傳統 ORM 的笨重感。
只需要定義好數據庫的 Schema,然後生成一個客户端,就可以在代碼裏直接調用了。它最大的好處是在編譯階段就能發現很多潛在的數據庫查詢錯誤,並且數據庫遷移的管理也清晰很多。
它的特點:
- 完全類型安全:編輯器會給我非常詳盡的自動補全和類型檢查。
- 兼容主流數據庫:支持 PostgreSQL、MySQL、SQLite 等。
- 對 TypeScript 團隊友好:能大幅提升協作時的數據接口規範性。
ServBay - 更全能的本地開發環境
我最初是在 Mac 上發現 ServBay 的,當時覺得它是 MAMP 這類工具的高配版。後來發現它也支持 Windows,而且功能比MAMP多多了。
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集成包,而是一個功能全面的本地開發工具箱。除了常見的 PHP 和 Node.js,它還支持 Python、Java、Go、Rust、Ruby 等多種語言的版本管理。而且它還內置了一些高級功能,比如一鍵部署本地 AI 模型、自動配置 SSL 證書,甚至還支持內網穿透,方便臨時分享本地服務。
幾個亮點:
- 跨平台且語言支持廣泛:支持 Windows 和 macOS,可管理 PHP、Node.js、Java、Python、Go 等多個版本。
- 集成高級功能:支持 AI 模型本地部署、自動 SSL 證書和內網穿透。
- 操作直觀:界面乾淨現代,配置和切換環境都很簡單。
Nitric - 用寫代碼的方式定義雲資源
在雲上構建應用,通常免不了和各種雲平台的配置、權限、服務打交道。Nitric 試圖簡化這個過程。
用户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比如 JavaScript、Go 或 Python)寫代碼,而 Nitric 會處理很多雲環境的搭建工作。它還能和 Pulumi、Terraform 這類工具配合,從而實現用代碼來定義基礎設施(IaC)。
它的實用之處:
- 跨雲平台:一套代碼可以部署在 AWS、GCP 和 Azure 上。
- 本地模擬:在本地就能模擬雲服務,測試起來更方便。
- CI/CD 友好:可以很好地融入我現有的自動化部署流程。
Supabase - 開源的 Firebase 替代品,後端開發的全家桶
Supabase 最近幾年很火,不是沒有原因的。它提供了一整套後端開發需要的東西:認證、數據庫、對象存儲、實時數據同步,而且全部構建在 PostgreSQL 之上。
它提供了一個 Web 後台,方便管理所有東西,還可以可以用它的 JS 客户端在前端應用裏和後端交互。對於想快速啓動一個項目的開發者來説,它能省下大量搭建後端的時間。
最常用到的一些功能:
- 基於 PostgreSQL:可以用強大的 SQL 來做任何事。
- 行級安全( RLS ) :自帶精細的數據庫權限控制。
- 實時訂閲:可以輕鬆實現數據變更的實時推送。
Taipy - 把 Python 腳本快速變成 Web 應用
這個工具主要面向 Python 開發者。程序員有時會寫一些數據處理或機器學習的腳本,如果想快速給它套上一個 Web 界面做交互式展示,Taipy 就派上用場了。
它是一個低代碼的 Python 庫,用很少的代碼就能快速生成交互式的 Web UI,特別是對於構建數據看板、控制面板這類應用非常高效。
它的特點:
- 為數據應用而生:非常適合將數據分析、可視化腳本網頁化。
- 純 Python:即便不太懂前端技術棧,也能做出能用的界面。
- 組件化:提供了很多現成的 UI 組件,比如滑塊、圖表、表格等。
NocoBase - 開源的無代碼平台,快速搭建內部系統
NocoBase 有點像開源版的 Airtable 或 Retool,但給了開發者更高的自由度。它是一個無代碼/低代碼平台,我常用它來快速搭建內部工具、後台管理系統、協作應用等。
它可以讓用户直接連接到現有的數據庫(MySQL, PostgreSQL 等),然後自動生成 API 和管理界面。如果內置功能不夠,它還支持通過寫插件來擴展。
它的亮點:
- 不鎖定數據:可以直接在我自己的數據庫上工作。
- API 自動生成:基於數據模型,自動創建 REST API。
- 高度可擴展:為開發者提供了插件和自定義代碼的能力。
OpenHands - 一個能讀懂代碼並動手的 AI 智能體
這是個比較新的 AI 工具,定位是開源版的 Devin。它不僅僅是個代碼助手,而是一個能理解複雜任務、規劃執行步驟、並最終修改代碼的 AI 代理。
直接給它一個任務,比如“給這個項目增加一個 Redis 緩存層”,它會自己分析代碼庫,找出需要修改的文件,然後一步步執行修改、測試。雖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它還是值得期待的,它旨在讓 AI 處理更復雜的軟件工程任務。
它的特點是:
- 任務自動化:處理那些需要修改多個文件、有上下文依賴的開發任務。
- 開源:我可以瞭解它的工作原理,甚至自己部署和定製。
- 與現有工具鏈結合:目標是融入開發者的工作流,而不是取代它。
-
- *
這些工具的價值在哪
每個項目的需求都不同。有些工具適合快速驗證想法(MVP),有些則更適合構建大型的生產應用。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在努力減少我需要做的重複性工作。
每個工具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比如:
- 做一些小項目或原型,我會首先考慮 Supabase 或 NocoBase。
- 當項目需要嚴肅的類型安全和清晰的數據庫層時,Prisma 是首選。
- 需要快速把 Python 腳本變成交互式網頁,我會用 Taipy。
- 管理本地開發環境,功能全面的 ServBay 現在是我的主力。
- 如果項目深度依賴雲原生架構,Nitric 是個不錯的選擇。
- 對於探索 AI 輔助編程的邊界,我會持續關注 Open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