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AI 驅動金融測試:關鍵場景效率提升 40%-60% - 動態 詳情

在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軟件質量保障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變革。當測試工程師開始與 AI 智能體對話,傳統的測試模式正在被顛覆,一場靜悄悄的生產力革命已然開啓。

《AI4SE 行業現狀調查報告(2024 年度)》顯示,約 65.75% 的企業處於 L2(部分智能化)至 L4(高度智能化)階段,但僅 8.98% 達到高度智能化水平,這表明 AI 與軟件工程的融合仍處於規模化落地初期。然而,AI 測試效能的價值已經開始顯現,超 60% 的企業應用智能測試工具後功能缺陷率降低 20%~39%。在金融領域,這一數據更為驚人,某股份制銀行通過 AI 測試中台實現關鍵場景測試時間縮短 40%~60%,資源利用率提升 60%。

傳統測試模式難敵敏捷開發浪潮

在金融業務快速迭代的今天,傳統測試模式早已力不從心。某電商平台的主 APP 每次版本更新需要執行超過 1.2 萬個測試用例,手工測試需要 15 人天,即便採用自動化測試,將時間壓縮到 3 小時,但腳本維護成本卻佔用了測試團隊 30% 的工作量。對於金融行業來説,業務的複雜性和合規性要求更高,傳統測試模式的弊端也更加明顯。

測試腳本維護成為了大多數金融測試團隊的主要負擔。頻繁的業務邏輯調整和合規性要求的變化,讓自動化測試陷入了 “編寫 - 失效 - 修復” 的循環。傳統自動化測試就像 “錄放機”,只是簡單地記錄和重複操作步驟,無法解決測試設計的智能化問題,難以滿足金融行業對軟件質量的高要求。

AI 智能體重構金融測試邊界

大語言模型與軟件測試的深度融合,為金融測試帶來了新的轉機。以 Testin XAgent 智能測試系統為例,它將測試活動分解為不同 AI 智能體負責的模塊,需求分析智能體可以將自然語言轉化為測試模型,腳本生成智能體能夠構建可執行用例,自愈智能體則實時監控測試執行並自動修復中斷流程。這種全新的人機協作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測試的方式。

在金融行業的實際應用中,AI 智能體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例如,在探索性測試中,AI 可以通過算法探索多種用户交互路徑,發現那些隱藏在複雜業務邏輯背後的邊緣場景缺陷,這是傳統測試方法難以做到的。而且,AI 智能體能夠根據業務規則和合規性要求,自動生成測試用例,大大提高了測試的覆蓋率和準確性。

多元解決方案推動金融測試生態演進

目前,AI 測試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各大廠商紛紛佈局,為金融行業提供了豐富的解決方案。除了 Testin 雲測外,華為雲 CTP 測試平台通過結合模型檢測與符號執行,在複雜金融業務邏輯測試中實現了突破;阿里雲旗下的研發效能平台雲效,則側重測試生成與代碼變更的智能關聯,幫助金融企業更好地應對業務的快速變化。

國際廠商也在積極參與金融測試領域的競爭。微軟的 Playwright Test 雲服務集成 GPT-4 能力,支持智能測試腳本生成與維護,為金融行業的測試工作提供了新的選擇。這些不同的解決方案,共同推動了金融測試生態的發展,讓金融企業在選擇時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技術基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測試方案。

金融測試工程師的價值重塑

隨着 AI 智能體在金融測試中的廣泛應用,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擺在了面前:金融測試工程師會被 AI 取代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基礎的測試執行工作會逐漸被自動化、智能化工具替代,但測試策略設計、質量風險評估、用户體驗驗證等需要人類判斷的工作將變得更加重要。

在金融行業,軟件質量不僅關係到用户的體驗,更關係到金融業務的安全和穩定。金融測試工程師需要更深刻地理解金融業務的規則和流程,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和合規性要求,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測試策略。同時,他們還需要具備數據分析和解讀的能力,能夠從 AI 提供的大量測試數據中,發現潛在的質量風險和問題。

AI 智能體的出現,讓金融測試工程師從繁瑣的手工測試和腳本維護中解放出來,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工作中。他們就像金融軟件質量的守護者,站在更高的層面,把控着軟件質量的大關。

在軟件定義金融的時代,AI 正成為金融測試的核心驅動力,推動着金融軟件質量保障體系的不斷升級。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應用的不斷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金融測試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user avatar alibabawenyujishu 頭像 buyaomingdeshuilongtou_orcjl 頭像
點贊 2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