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發佈 - News Detail

11月6日,國家衞星海洋應用中心發佈“端到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這是我國首個“遙感—重構—預測”全鏈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貫通了從海表到水下、從現狀到未來的時空維度,可實現對海洋環境的深度透視與前瞻預測。

“瞰海”大模型將衞星遙感所獲取的準實時海面二維環境要素信息,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在空間與時間上分別進行了拓展推演,能夠生成未來10天的海表和海面以下約600米的温度、鹽度、密度和流場等海洋環境預測產品。

2022年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支持下,基於我國自主海洋衞星以及國際海洋衞星觀測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了端到端海洋大模型的攻關工作,在遙感數據融合、三維海洋要素重構,以及端到端海洋大模型構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目前已完成“瞰海”大模型的研發與業務化部署,形成從衞星觀測到海洋環境預測的端到端計算範式,充分發揮衞星高頻率觀測的優勢,構建快速滾動預測的新業態。

據悉,氣象或海洋防災減災業務包含兩個端點:一端是觀測,即大氣或海洋當前狀態;另一端是預測,即未來大氣或海洋的狀態。從觀測端出發,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直接推算出未來的情況,也就是預測端,被稱為端到端模型。

國家衞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人介紹,端到端海洋大模型的根柢,是充足、精準的海洋觀測大數據。目前,海洋觀測數據量中佔比最高的便是衞星遙感數據。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海洋衞星已成為全球對地觀測業務衞星序列的重要成員,建成了三個系列海洋衞星組網觀測:海洋水色衞星實現三星組網——海洋一號C星、D星、E星;海洋動力衞星實現五星組網——海洋二號B星、C星、D星,中法海洋衞星和海洋鹽度探測衞星;海洋監視監測衞星實現三星組網——高分3號、1米C-SAR01星和1米C-SAR02星,為發展世界領先的海洋端到端大模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