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聯合整治“偽科普”:嚴禁 AI 濫用與虛假醫療宣傳 - 新闻 详情

11月7日,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網站公佈消息,國家衞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印發《醫務人員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試行)》,明確 10類醫務人員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旨在進一步規範線上健康傳播秩序,維護醫學科普的專業性與公信力。

據介紹,隨着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互聯網已成為大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重要渠道。然而,部分醫務人員以科普名義“帶貨”“打廣告”,甚至違規泄露醫療信息、誇大療效、製造虛假案例,偏離了健康科普的初心,也損害了醫療行業形象。

為此,三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系統梳理了當前互聯網健康科普存在的突出問題,並通過《清單(試行)》明確了禁止行為,其中包括:

  • 不得以健康科普形式違法違規發佈廣告、進行導流或通過直播帶貨、推銷醫藥產品、保健食品、養生課程等牟利;

  • 不得誇大病情與治療效果,不得以“神醫”“神藥”進行虛假宣傳,不得虛構病例、杜撰故事誤導公眾;

  • 不得濫用人工智能技術,發佈未經核實真實性與科學性的AI生成內容,或未顯著標識AI生成、合成信息。

此外,《清單(試行)》還強調,涉及高風險診療技術或仍處於研究階段的治療手段,不得誇大功效或誤導性傳播。對於非醫務人員冒用衞生專業技術人員身份、違規開展宣傳的行為,相關部門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業內人士指出,此舉不僅將淨化互聯網健康傳播環境,也為AI時代下醫學科普的邊界劃出了清晰紅線。未來,權威、真實與規範將成為衡量健康內容可信度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