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調Bug:那次我被@OneToMany坑到懷疑人生
大家好,我是小米,一個31歲的Java後端開發者。 我發現程序員這行啊,最容易讓人“精神內耗”的不是加班、不是需求改動,而是——被註解支配的恐懼。 有一天,我在項目裏寫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實體類映射,然後一運行,控制枱瞬間爆紅: com.fasterxml.jackson.databind.JsonMappingException: Infinit
昵称 軟件求生
贡献者19
粉丝0
大家好,我是小米,一個31歲的Java後端開發者。 我發現程序員這行啊,最容易讓人“精神內耗”的不是加班、不是需求改動,而是——被註解支配的恐懼。 有一天,我在項目裏寫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實體類映射,然後一運行,控制枱瞬間爆紅: com.fasterxml.jackson.databind.JsonMappingException: Infinit
昵称 軟件求生
什麼是堆棧? 把“棧”想成一摞只能放最上面、只能拿最上面的盤子——這就是逆向學習法:先記住“最後放的最先拿”,再反推它為什麼長這樣、怎麼用、坑在哪。下面用“小白語言”帶你三步逆序吃透。 五個步驟: 第①步:先背口訣(10 秒記住) “後放先拿,先放壓底;拿只拿頂,不能插隊。” → 這就是 LIFO,後面所有故事都圍着它轉。 第②步:逆向拆三個生
昵称 っ木深
單鏈表反轉是數據結構與算法中的經典問題,它不僅考察對鏈表結構的理解,也考驗編程思維和技巧。本文將帶你從基礎實現到高級應用,全面掌握單鏈表反轉。 1. 理解單鏈表 在深入反轉算法之前,我們先回顧單鏈表的基本結構: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next=None): self.val = val
昵称 oioihoii
430. 扁平化多級雙向鏈表 寫在前面: 最近事情比較多,馬上要準備期末考試了,現在是在複習。然後又有數據庫課設和計算機組成原理課設,好多事情要做,還有馬上就要考六級筆試了,每天都要刷英語題,但是做算法題我是一定會堅持下去的,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原題鏈接: https://leetcode.cn/problems/...leetcode 430.扁平化多級雙向鏈
昵称 夨落旳尐孩
有時我們需要從扁平的數組結構(flat array),根據id,和pid構建出樹形數組結構(tree array),這種情形經常出現在嵌套的目錄結構,如下圖: 或者企業的部門架構,也會出現上面的類似結構。 類似上面的情景,假如我們有以下的數據: let entries = [{ "id": "12", "parentId": "0", "text": "Man",
昵称 來了老弟
最近工作需要做一個評論功能,除了展示評論之外,還需要展示評論回覆,評論的回覆的回覆,這裏就用到了遞歸實現評論的多級回覆。 評論實體 數據庫存儲字段: id 評論id、parent_id 回覆評論id、message 消息。其中如果評論不是回覆評論,parent_id 為-1。 創建一個評論實體 Comment: public class Comment { /** * i
昵称 小碼code
2023王道作業week4_day12————走樓梯 1.題目: 假如有n個台階,一次只能上1個台階或2個台階,請問走到第n個台階有幾種走法?為便於讀者理解題意,這裏舉例説明如下:假如有3個台階,那麼總計就有3種走法:第一種為每次上1個台階,上3次;第二種為先上2個台階,再上1個台階;第三種為先上1個台階,再上2個台階。輸入為n,輸出為走到第n個台階有幾種走法 2.思路 設台階為n個 當n=1時,
昵称 liler
反轉鏈表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實現,一種是常見的迭代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遞歸,下面來分析一下具體是怎麼實現的。 迭代法 思路: 初始化一個變量來存儲前驅節點pre,從頭節點開始遍歷鏈表,每遍歷一個節點,就將該節點的後驅節點指向pre,完成了反轉,然後更新pre的值為當前節點以便下一個節點的使用,遍歷完以後以前的尾節點就是新的頭節點。 func (head *Node) reverse() *Node {
昵称 爆裂Gopher
漢諾塔:漢諾塔(又稱河內塔)問題是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説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照大小順序摞着64片黃金圓盤。大梵天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漢諾塔問題分三步: 將 0 ~ n -1 號圓盤從 from 柱子移動到 other 柱子。 將
昵称 大道無情我有情
一、初識遞歸 遞歸函數 = 終止條件 + 遞歸關係 終止條件: 當大問題被拆解成能輕鬆解決的小問題時,運行終止條件中的邏輯 遞歸關係: 定義如何將大問題拆解為小問題 例子:小名跑步。 例如:小名跑4公里,可以分為(跑1km+再跑3km)- (跑1km+再跑2km)- (跑1km+再跑1km)- (跑完全程) 實現: public void running(int di
昵称 鍵盤大蝦
題目描述 給定一個整數,寫一個函數來判斷它是否是 4 的冪次方。如果是,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整數n是 4 的冪次方需滿足:存在整數x使得n == 4x 示例 1: 輸入: n = 16 輸出: true 示例 2: 輸入: n = 5 輸出: false 示例 3: 輸入: n = 1 輸出: true 力扣原題目地址 4 的冪:https://leetcode.cn/probl
昵称 水冗水孚
假設你正在爬樓梯。需要 n 階你才能到達樓頂。 每次你可以爬 1 或 2 個台階。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可以爬到樓頂呢? 示例 1: 輸入:n = 2 輸出:2 解釋:有兩種方法可以爬到樓頂。 1. 1 階 + 1 階 2. 2 階 示例 2: 輸入:n = 3 輸出:3 解釋:有三種方法可以爬到樓頂。 1. 1 階 + 1 階 + 1 階 2. 1 階 + 2 階 3. 2 階 + 1 階
昵称 雲綺棠兮
js遞歸遍歷數組並判斷數組中的每一項如果都不為空則返回true,只要有一項為空則返回false。一開始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覺得很簡單沒難度,可真正上手才發現並不那麼簡單,而且想要讓代碼健壯就又複雜了些。於是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加不斷修改、增補,總算實現了自己想要的一個方法。 代碼如下: const isArrayEmpty = arr = { if (!Array.isArray(arr) ||
昵称 豫見世家公子
兩種方案 1、數組打平,根據搜索字符在打平數組裏去filter出滿足條件的node節點,但此時被篩選的節點只有子節點,然後再通過被篩選出的子節點去找對應的父節點,然後拿到結果後轉成tree結構 優點:思路簡單,打平數組用了遞歸,好理解 缺點:找父節點的時候相對麻煩。 2、寫一個遞歸算法,滿足條件就返回tree 比如有一個簡單個tree const treeData = [ {
昵称 健兒
Let's be better ourselves together.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何用簡單遞歸實現指數型枚舉,組合型枚舉以及排列行枚舉? 思路:我們可以把這一類題目想象成,有n個排列在一起的一列格子,我們需要按一定順序來填這些格子。 以下為三道HZOJ的題目作為例子。 235. 遞歸實現指數型枚舉 題目描述 從 1−n 這 n 個整數中隨機選取任意多個,每種方
昵称 Aurora
場景1:從樹中查找查找符合條件的節點(一個) const findNodeById = (nodes, id) = { // 遍歷當前層的所有數組元素 for (const node of nodes) { // 找到目標節點,直接返回,遞歸結束 if (node.id === id) { // 這裏會有兩種情況: // 1. 如果這裏不是在遞歸中,
昵称 熱飯班長
算法遞歸和分治 一、引言 在計算機科學中,遞歸(Recursion)和分治(Divide and Conquer)是兩種重要的算法設計策略。遞歸是一種自我調用的編程技巧,它允許函數直接或間接地調用自身來解決問題。而分治則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遞歸地解決這些小問題,並將結果合併以得到原問題的解。本文將深入探討遞歸和分治的概念、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示例代碼實現這兩種策略。
昵称 狂野的聖誕樹
本文將介紹N皇后問題的五種解法,包括樸素回溯法、對稱優化、標記優化、可用優化、位運算優化,對於每種解題思路,提供相應的遞歸版代碼實現,最後將對每種解法進行測試,橫向對比每種解法的求解時間。 題目描述 在 N×N 格的國際象棋上擺放 N 個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擊,即任意兩個皇后都不能處於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線上,問有多少種擺法? 回溯法 解題思路 回溯法採用深度有限的搜索策略遍歷問題的解空間樹,可
昵称 字節幺零二四
本文將介紹N皇后問題的五種解法,包括樸素回溯法、對稱優化、標記優化、可用優化、位運算優化,對於每種解題思路,提供相應的非遞歸版代碼實現,最後將對每種解法進行測試,橫向對比每種解法的求解時間。 題目描述 在 N×N 格的國際象棋上擺放 N 個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擊,即任意兩個皇后都不能處於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線上,問有多少種擺法? 回溯法 解題思路 回溯法採用深度有限的搜索策略遍歷問題的解空間樹,
昵称 字節幺零二四
1. 示例 週末你帶着TA去電影院看電影,TA問你,咱們現在坐在第幾排啊?電影院裏面太黑了,看不清,沒法數,現在你怎麼辦? 這時可以這樣操作:問前一排的,他是第幾排。前一排的不知道自己是第幾排,繼續向前問。直到第一排,由於他面對着屏幕,知道自己是第一排。之後再給後面的回話:“我是第一排”,後面的知道了前面的,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在前面的基礎上+1)。之後再給後面的回覆。 2. 遞歸條件 3.
昵称 cqu_ji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