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廣泛應用於搜索引擎、推薦系統、問答系統等場景 - 動態 詳情

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KG)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技術之一,廣泛應用於搜索引擎、推薦系統、問答系統等場景。然而,傳統知識圖譜構建依賴大量人工標註,成本高且效率低。近年來,隨着大模型(如GPT、BERT等)的快速發展,利用大模型自動化生成知識圖譜成為可能。本文將詳細講解如何利用大模型實現知識圖譜的自動化構建,包括實體識別、關係抽取和圖譜更新,並提供可運行的示例代碼和相關配圖。

引言
知識圖譜是一種以圖結構表示知識的技術,其核心是實體(Entity)和實體之間的關係(Relation)。傳統知識圖譜構建需要大量人工參與,包括數據標註、關係定義和圖譜維護,導致成本高、效率低。大模型(如GPT、BERT等)憑藉其強大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可以顯著提升知識圖譜構建的自動化水平。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大模型實現知識圖譜的自動化生成,並通過代碼示例展示具體實現方法。

大模型在知識圖譜構建中的作用
大模型在知識圖譜構建中的核心作用包括:

實體識別:從文本中自動識別出實體。
關係抽取:識別實體之間的關係。
圖譜更新:動態更新知識圖譜中的實體和關係。
實體識別
實體識別是知識圖譜構建的第一步,目標是識別文本中的關鍵實體(如人名、地名、組織等)。大模型可以通過預訓練的語言模型(如BERT)實現高效的實體識別。

基於BERT的實體識別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Tokenizer, BertForTokenClassification
import torch

加載預訓練的BERT模型和分詞器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model = BertForTokenClassification.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num_labels=9)

輸入文本

text = "Apple is a technology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Cupertino, California."

分詞並轉換為模型輸入

inputs = tokenizer(text, return_tensors="pt", truncation=True, padding=True)
tokens = tokenizer.convert_ids_to_tokens(inputs'input_ids')

模型預測

outputs = model(**inputs).logits
predictions = torch.argmax(outputs, dim=2)

user avatar gplml 頭像
點贊 1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