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老劉
前短時間發了兩篇文章。
[2025年Flutter狀態管理新趨勢:AI友好度成為技術選型第一標準
](https://mp.weixin.qq.com/s/zNFfCUUXPGzuYfkylgXlPA)
[為什麼我從不推薦GetX?11k星標背後的真相
](https://mp.weixin.qq.com/s/nJ2Wse1l0ax7iUdmZjBWvQ)
評論説啥的都有:
看着這些討論,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大家都在爭論哪個方案更好。
但其實,這些爭論本身就説明了一件事:Flutter的生態已經非常成熟了。
你想想,如果一個技術棧只有一種解決方案那還叫什麼生態?
真正的生態,就是應該有多種選擇。
每種選擇都有自己的擁護者。
每種選擇都有自己的適用場景。
每種選擇都在不斷進化和完善。
這個就叫生態。
但很多開發者面對這麼多選擇,反而"選擇困難症"開始發作了。
"為什麼不能統一一個方案?"
"這麼多選擇,我該怎麼選?"
"萬一選錯了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生態?
生態多樣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面對這麼多技術方案,我們該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生態"?
真正好生態的四大特徵
很多人對"生態"這個詞有誤解。
以為生態就是"用的人多"。
其實不是的。
真正的好生態,有四個特徵。
第一:文檔
不只是API文檔那麼簡單。
你去看Flutter的狀態管理方案。
Provider有官方文檔,還有無數的最佳實踐文章。
Bloc不僅有詳細的API説明,還有完整的架構指南。
Riverpod的文檔更是細緻入微,從基礎到進階,應有盡有。
連GetX這個爭議很大的方案,也有大量的使用教程和踩坑指南。
這就是文檔生態的力量。
不是讓你看懂API就完事了。
而是讓你知道什麼時候用,怎麼用,為什麼這麼用。
第二:社區
不只是人多熱鬧,而是有質量的討論。
你去Stackoverflow、掘金等論壇上看這些狀態管理方案的討論。
不是簡單的"這個怎麼用"。
而是深度的技術討論,性能優化建議,架構設計思考。
Stack Overflow上關於Flutter狀態管理的問題。
從初學者的基礎疑問,到資深開發者的架構選擇。
每個問題都有詳細的回答和多種解決思路。
這才是真正的社區生態。
第三:解決方案
不只是選擇多,而是每個方案都有明確的定位。
Provider:簡單直接,適合小型項目。
Bloc:架構清晰,適合大型項目。
Riverpod:現代化設計,平衡易用性和功能性。
GetX:快速開發,適合原型和MVP。
每個方案都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裏。
每個方案都有自己的適用場景。
這不是混亂,這是專業化分工。
第四:持續進化
不只是用户多,而是有活躍的貢獻和持續的維護。
來看看這些狀態管理方案的GitHub倉庫。
從Bloc到Riverpod
每個方案都在不斷進化。
每個方案都在解決實際問題。
每個方案都有人在用,有人在貢獻。
這就是使用生態的體現。
核心洞察:生態的本質是"選擇的自由"
很多人以為生態就是要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最優解。
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生態的本質不是"選擇的簡單",而是"選擇的自由"。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你可以根據項目的特點,選擇最匹配的工具。
你可以根據團隊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架構。
這種自由,才是生態的真正價值。
就像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一樣。
不是隻有一種動物最好。
而是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態位。
技術生態也是如此。
多樣性,才是生態繁榮的標誌。
那麼如何在繁榮的生態下做技術選型呢?
教你3步選出最適合的技術方案
第一步:明確你的真實需求(不是你以為的需求)
很多開發者在技術選型時,最大的問題不是不知道有哪些方案。
而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 "我要用最好的方案!"
- "我要用最流行的框架!"
- "我要用最先進的技術!"
這些都不是真實需求。
真實需求是什麼?
項目規模評估
- 你的項目有多少個頁面?
- 預計會有多少用户?
- 數據流複雜度如何?
一個只有5個頁面的簡單App,用Riverpod可能是殺雞用牛刀。
一個有50個頁面的複雜應用,用Provider就可能力不從心。
我見過太多開發者,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器App,非要用最複雜的狀態管理方案。
結果寫了一堆樣板代碼,反而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
團隊技術水平
- 你的團隊對函數式編程熟悉嗎?
- 對響應式編程有經驗嗎?
- 對設計模式瞭解多少?
Bloc需要對BLoC模式有深入理解。
Riverpod需要對Provider模式和函數式編程有一定基礎。
如果團隊都是初學者,強行上覆雜方案,只會增加學習成本和出錯概率。
維護成本考量
- 這個項目要維護多久?
- 會有多少人蔘與開發?
- 未來會不會有大的功能擴展?
一個短期項目,選擇學習成本低的方案更合適。
一個長期項目,選擇架構清晰的方案更重要。
第二步:理性分析各方案的適用場景
不要聽信網上的"神話"和"黑化"。
每個方案都有自己的適用場景。
其實只要把需求分析到位,拿着項目規律、維護週期和團隊經驗去篩選,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應該選擇哪一種技術方案。
第三步:擁抱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
很多開發者有個誤區。
以為技術選型是一錘子買賣。
選定了就不能改。
其實不是的。
技術選型不是一錘子買賣
技術在發展,需求在變化,團隊在成長。
今天適合的方案,明天可能就不適合了。
我見過很多項目,從Provider開始,隨着項目複雜度增加,逐步遷移到Bloc或者Riverpod。
也見過一些項目,從複雜的架構簡化到更輕量的方案。
這都是正常的技術演進。
那如何平滑遷移和升級?
關鍵是要做好架構分層。
把狀態管理邏輯和UI邏輯分離。
把業務邏輯和數據邏輯分離。
這樣即使要更換狀態管理方案,也不會傷筋動骨。
我在實際項目中,就經歷過從Provider到Bloc的遷移。
因為前期做好了分層和單元測試覆蓋,整個遷移過程非常順利。
停止技術鄙視鏈,開始享受選擇的自由
寫到這裏,我想説幾句心裏話。
技術生態的多樣性,真的是好事,不是壞事。
很多人總是想要一個"標準答案"。
希望有個權威告訴他們:"就用這個,其他都是垃圾。"
但現實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團隊,不同的場景,需要的就是不同的解決方案。
這才是專業的體現。
停止無意義的技術爭論,專注解決實際問題。
與其花大量時間爭論哪個框架更好,不如花時間思考自己的項目真正需要什麼。
技術是工具,不是信仰。
工具的價值在於解決問題,不在於證明自己的選擇正確。
用Provider解決了問題,Provider就是好工具。
用Bloc解決了問題,Bloc就是好工具。
用GetX解決了問題,GetX也是好工具。
Flutter生態會越來越豐富,這是必然趨勢。
隨着Flutter的發展,會有更多的狀態管理方案出現。
會有更多的架構模式被探索。
會有更多的最佳實踐被總結。
這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擁抱這種變化,而不是抗拒它。
學會在變化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這才是一個成熟開發者應該有的心態。
真正的技術高手,不是隻會一種方案的專家,而是能在合適的場景選擇合適工具的智者。
我認識很多技術大牛。
他們的共同特點不是精通某一種技術。
而是能夠快速理解不同技術的優劣。
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能夠在技術變化時快速適應和學習。
這才是真正的技術實力。
最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在技術選型時,是更看重"大而全"還是"小而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和經驗。
讓我們一起在技術的海洋中,做一個理性的探索者。
如果看到這裏的同學對客户端開發或者Flutter開發感興趣,歡迎聯繫老劉,我們互相學習。
點擊免費領老劉整理的《Flutter開發手冊》,覆蓋90%應用開發場景。
可以作為Flutter學習的知識地圖。
覆蓋90%開發場景的《Flutter開發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