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 | 日期 | 備註 |
|---|---|---|
| 1.0 | 2022.9.19 | 文章首發 |
本文首發於泊浮目的掘金:https://juejin.cn/user/146860...
0. 前言
從2021年,各個大廠的反內卷,再到2022年的裁員,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互聯網行業進入了寒冬。其實並非這個行業如此,其他的行業也正在嚴寒中苟活。宏觀原因其實顯然易見,但這並非本文討論的主題。在這裏,更想和大家討論的是如何在這個冬天苟活下來。
這些現象後面折射出了一些信號:
- 反內卷:有關業務發展已經到達瓶頸,甚至產生無意義的內耗。
- 裁員:有關業務可以用更少的人來維持發展,甚至不發展。
這裏面最終都指向了一個東西——錢。
1. 為什麼要面向價值編程
許多同學當初從事這個行業是為了高薪,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老闆願意付你高薪?自然是因為你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公司裏的每個小組,每個業務線,每個部門,都會產生開銷,也會產生價值。
當你所在業務線特別賺錢時,絕大多數老闆都會願意分你一杯羹,這就是一些天價年終獎的由來;當你的業務線不賺錢或者給業務帶來發展問題時,老闆自然不會看見你好看。簡單來説,就是你的業務線投入產出比越高越好,拆分到每個人身上,就是每個人的投入產出比越高越好。
回到商業的視角,我可以把技術看作商業中的一個板塊,技術上的投入,最後應該可以體現出對於業務的價值(比如增長或者利潤)。
2. 如何面向價值編程
其實從上面我們可以定義出什麼是面向價值編程——通過技術去支撐業務的發展,或為在原基礎上提供更多的利潤。
這裏面有很多很多的具體方法,但在聊具體方法之前,我們先從上開始拆解——做面向價值編程這件事,核心的指標有哪些?
無指標則無度量。無法進行有效度量時,大家就只能靠一張嘴來説自己做的事有沒有價值了。
最常見的功能生命週期一般是:需求評審、技術評審、開發、測試、上線。
對於一些有銷售的公司來説,他們往往會問產研團隊什麼時候能給到(交付給)客户?如果等太久,可能就被別人搶單了。這裏面還有個潛台詞,保質保量(銷售肯定不希望你帶着BUG給他的客户)。類似的,所有公司都會關注這個事。
這裏面我們可以拆分出幾個指標:
-
交付效率方面
- 需求交付週期:從需求創建到分析、開發,再到需求交付(驗收)的時間週期
- 需求吞吐量:單位時間內交付的需求個數
-
交付質量
- 部署成功率:統計週期內部署成功次數占上線總數的比例
- 事故數:統計週期內線上事故的次數
以上是結果指標,我們還需要關注過程指標,才能去改進結果。比如需求交付週期,裏面其實有5個環節,那麼我們就需要獲取5個環節對應的交付週期,以便分析。
如果能建立起以上的指標體系,其實就能夠分析出很多問題了。比如最常見的研發質量問題,技術債務問題,需求變更問題,都會交付週期相關指標裏體現出來。
上述指標體系適合在百人級研發團隊。千人級研發團隊需要更多的指標去做度量輔助分析發現問題。這就像你平時發現了一個優化的技巧,可以減少1%的冗餘數據,在小場景下可能並不怎麼有用,但是如果在大場景下,1天有幾TB的數據場景下,這個優化方法一年下來可以省很多存儲的錢。
根據不同的時期、以及團隊情況,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指標進行度量,但宏觀上,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 結果指標 > 過程指標
通過結果指標評估效能水平,通過過程指標指導改進。
- 全局優化 >局部優化
過度的局部優化可能會導致全局的劣化。如果僅僅關注局部,容易不知不覺影響全局。因此全局指標的優化優於局部指標的優化,團隊指標的優化優於個人指標的優化。
- 定量指標 > 定性指標
使用自動採集量化指標進行客觀評價,不排除部分綜合評價的定性指標。
- 指導性,可牽引性行動
指標設定為目標服務,指標的數值和趨勢可以遷移團隊改進。比如,適當設定缺陷類指標,可以促進質量內建能力的建設。
- 全面性,可互相制約
如:需求交付週期和線上缺陷數量還有投入人員數量、研發週期和技術債務還有研發人員數,都是成對出現且互相制衡的指標。
- 動態性,按階段調整
隨着團隊能力提升,指標也需要進行相關調整,從而促進團隊持續改進。
聊完指標,我們再説説“面向價值編程”的兩個常見做事方向:
- 對外:又快又好的交付功能,賦能業務。
- 對內:降本增效,用更低的成本去迭代功能。
“對外”上面已經提到過一些了,而降本增效往往是一本萬利的,很難找到理由不去做(除非意識不到)。Saas一份標準化,可以多份賣。ZStack可以一份標準化,多份賣。那為什麼建設一次就可以讓所有人享受的自動化設施不去建設呢?假設兩個公司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市場份額都差不多,A後期平均迭代一個功能2w的成本,B平均迭代一個功能1w的成本。如果在財報上體現出來,市場願意給誰更高的股價?如果去找投資人,哪家公司會獲得更高的估值?
3. 小結
本文對“面向價值編程”進行了詮釋,並從上至下進行了拆解,給出了一些基本的框架。在之後的系列文章中,我們會看到幾個典型案例,來加深對於面向價值編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