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好用的MacOS工具,總離不開 Notion、Raycast,但好工具遠不止於此。今天分享幾個冷門的好用工具。
Swish :把觸控板的潛力壓榨到極致
MacBook的觸控板非常方便,習慣之後,就可以完全擺脱鼠標。但macOS原生的窗口管理,説實話,有點對不起這塊優秀的硬件。Swish就是那個補全最後一塊拼圖的應用。
它沒有複雜的界面,安裝即用,通過各種直觀的手勢來管理窗口。雙指在窗口標題欄上向下滑,最小化;向上滑,最大化;向左/右輕掃,窗口就能精準地佔據屏幕的左/右半邊。最讓我欣賞的是雙指捏合關閉窗口,以及雙指張開全屏,這些動作的流暢度和直覺性,一旦習慣就再也回不去。
它把觸控板從一個單純的指向設備,升格成了一種與窗口進行物理交互的語言。對我而言,這早已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肌肉記憶。
ServBay :徹底告別開發環境的混亂
這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大驚喜,也是我必須放在C位的工具。作為一名Web開發者,本地開發環境的配置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髒活。
早年間,我們用MAMP,後來是自己用Homebrew鼓搗PHP、Nginx、MySQL全家桶。那個過程充滿了辛酸,版本衝突、依賴問題、系統被搞得一團亂麻是家常便飯。後來Docker火了,它解決了環境隔離的問題,但對於我這種只是需要一個穩定開發環境的場景來説,Docker顯得有些笨重,資源佔用也並不樂觀,每次啓動都得等上一會兒。
直到我遇到了ServBay。
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清爽。ServBay解決了本地Web開發環境的所有痛點。它本身是一個獨立的App,所有的服務,比如不同版本的開發語言(Python、Go、Rust、Node.js等)數據庫(MariaDB、PostgreSQL、Redis、memcached等)Web服務器,都打包在內,而且是相互隔離的。
- 不污染系統:我再也不用擔心Homebrew的某個更新把我的PHP搞掛了。ServBay的一切都運行在它自己的沙盒裏,和我的macOS原生環境井水不犯河水。
- 多版本一鍵切換:這是它的殺手鐗。我手上有些老項目需要PHP 5.7,新項目又要用最新的PHP 8.4。在ServBay裏,我只需要在面板上點一下,對應的PHP版本就能立刻切換,而且每個站點可以獨立設置對應的語言版本。這種絲滑的切換體驗,是以前用
brew switch或者Docker配置文件來回折騰時無法想象的。 - 高性能且輕量:它不是虛擬機,也不是笨重的容器。啓動飛快,資源佔用極低。對我來説,它提供了Docker級別的環境隔離能力,卻沒有Docker的性能損耗和複雜性。它就是為Web開發量身定做的,專注且高效。
現在,我拿到一台新Mac,配置開發環境的第一步就是安裝ServBay。它為我的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寧感,讓我可以專注於代碼本身,而不是和環境配置搏鬥。這對於任何一個Web開發者來説,都是一份大禮。
Craft :寫文檔,我需要一點儀式感
市面上的筆記應用太多了,但我最終選擇了Craft來處理那些需要對外分享、或者需要結構清晰、外觀精美的文檔。如果説Notion是功能強大的數據庫,Obsidian是純粹的個人知識網絡,那Craft就像是一間設計優雅的書房。
它的編輯體驗很好,排版精緻,支持Markdown。我可以創建帶有卡片、頁面、背景圖的文檔,結構清晰,賞心悦目。當我需要撰寫一份項目方案、技術文檔或者一篇博客初稿時,我首選Craft。因為它會讓我覺得我正在創作而不是簡單地記錄。
TextExpander :時間 複利 工具
如果説有什麼工具能以秒為單位為我節省時間,那就是TextExpander。它能夠設置一些簡短的縮寫,然後自動擴展成大段的文本。
這個工具所節省的時間不是立刻體現出來,而是在於日積月累。比如,我設置;em來擴展成我的完整電子郵箱地址,;sig擴展成我的郵件簽名,;phpdoc自動生成一個標準的PHP函數文檔塊。對於一些常用的代碼片段、SQL查詢、甚至是一些標準化的客户回覆郵件,我都設置了相應的縮寫。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時間長了後,你會發現自己少打了成百上千個字符,避免了無數次拼寫錯誤,並且保證了輸出內容的一致性。它能把我的精力從重複性輸入中解放出來。
Fantastical :能聽懂人話的日曆
macOS自帶的日曆應用其實不差,但Fantastical之所以能讓我心甘情願地付費,核心原因只有一個:自然語言輸入。
我不需要去點選日期、時間,然後填寫標題。我只需要輸入需求就可以了,比如:“下週三下午3點和老王在隔壁開會”,Fantastical就能自動識別出所有元素,並創建好日程。這個過程很絲滑,所以我現在都不習慣任何需要手動選擇日期的日曆應用了。
它還整合了系統提醒事項,把日程和任務放在一個地方管理,邏輯很清晰。它有效減少了我在規劃日程上的負擔。
ForkLift : Finder 之外的專業級文件管理器
Finder對於日常瀏覽文件是夠用的,但一旦涉及到稍微專業點的操作,比如連接FTP/SFTP服務器、批量重命名、雙欄對比文件,它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ForkLift是我的首選。它是一個雙欄文件管理器,讓我可以像在Windows上用Total Commander一樣高效地在不同目錄間移動、複製文件。它內置了遠程連接功能,無論是FTP、SFTP還是Amazon S3,都能像本地文件夾一樣無縫訪問。它的批量重命名、文件同步、應用卸載等功能,每一個都做得非常紮實。
當我要處理網站文件、整理大量素材時,我打開的永遠是ForkLift。
VLC Media Player :十年如一日的好基友
VLC應該不需要過多介紹吧? 在流媒體還沒那麼發達的年代,我們總會下載各種格式的資源。而VLC就是什麼都能播放的播放器。.mkv, .avi, .rmvb...無論是什麼奇怪的封裝格式或編碼,拖進去,它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
直到今天,我電腦裏依然常備VLC。有些QuickTime無法解碼的視頻,或者需要進行一些精細的字幕、音軌調整時,VLC依然是那個最值得信賴的選擇。它開源、免費、跨平台,是軟件工具領域裏一個工具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典範。
最後
工具都不是萬能的,真正好的工具都專注於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並把它做得足夠好。
工具的意義在於服務人,而不是讓人成為工具的奴隸。你覺得好用的工具有哪些,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