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測試計劃與方案文檔常常被視為"必要的麻煩"——人人都知道需要它,但很少有人真正重視它。研發團隊可能會覺得它過於繁瑣,產品經理則可能懷疑它的實際價值。
但事實是,一份精心準備的測試計劃與方案能夠將項目成功率提升數倍。它不僅是測試人員的行動指南,更是團隊之間的溝通橋樑,能有效避免項目後期的互相推諉和責任不清。
那麼,如何撰寫一份既精簡實用又能讓開發和PM都信服的測試計劃呢?本文將為你揭曉答案。
01、測試計劃vs測試方案:概念辨析
在深入討論如何編寫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測試計劃與測試方案的區別,這兩個術語經常被混淆,但它們有着不同的側重點。
測試計劃是組織管理層面的文件,關注的是做什麼以及如何組織。它定義了測試活動的範圍、策略、資源、進度和風險。
測試方案則是技術層面的文件,關注的是如何做。它詳細描述了測試的技術選型、工具、環境、用例設計方法等。
在實際項目中,中小型項目通常將兩者合併為一個文檔,而大型項目則可能分開維護。本文提供的模板兼顧了兩者的內容,你可以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02、測試計劃/方案核心模板
以下是一份經過多年實踐驗證的測試計劃/方案模板,既全面又不失簡潔:
1. 文檔基本信息
-
文檔版本
-
項目名稱
-
創建日期
-
作者
-
評審人
-
版本歷史
2. 項目概述
-
測試背景
-
項目目標
-
參考資料
3. 測試範圍
-
測試內容
-
不測試內容
-
測試重點
4. 測試策略
-
測試級別
-
測試類型
-
測試方法
5. 准入準出標準
-
測試啓動標準
-
測試暫停/恢復標準
-
測試完成標準
6. 風險評估
-
已知風險
-
潛在風險
-
應對措施
7. 資源安排
-
人力資源
-
環境資源
-
工具資源
8. 進度安排
-
測試任務分解
-
時間估算
-
里程碑
9. 交付物
-
測試文檔
-
測試報告
-
其它產出
接下來,我們詳細講解如何填寫其中的關鍵部分。
03、關鍵章節填寫指南
1. 測試範圍:畫好邊界,避免扯皮
測試範圍是測試計劃中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明確的範圍可以防止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產品經理之間的責任推諉。
填寫要點:
-
測試內容:按功能模塊詳細列出,最好與產品需求文檔保持一致
-
不測試內容:明確聲明哪些不在本次測試範圍內,特別是那些容易被誤解的功能
-
測試重點:根據風險分析,標識出需要特別關注的模塊
示例:
測試內容:
用户登錄註冊模塊(包括手機號登錄、第三方登錄)
商品瀏覽與搜索模塊
購物車與下單流程
不測試內容:
不包含支付渠道的兼容性測試(僅測試主渠道)
不進行性能壓測(單獨的性能測試計劃)
不覆蓋IE11以下瀏覽器
測試重點:
下單支付流程的完整性
高併發場景下的庫存準確性
核心功能的迴歸測試
注意:測試範圍不是一成不變的,當需求變更時,應及時更新並通知所有相關人員。
2. 風險評估:提前預判,有備無患
風險評估體現了測試負責人的經驗和預見性,也是爭取更多資源或時間的依據。
填寫要點:
-
已知風險:已經確定存在的問題,如環境不穩定、需求不明確等
-
潛在風險: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如人員變動、依賴部門延期等
-
應對措施:針對每項風險的具體應對方案
示例:

3. 准入準出標準:明確規則,減少摩擦
准入準出標準是測試活動的"交通信號燈",讓所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測試,什麼時候可以結束測試。
填寫要點:
准入標準(測試啓動條件):
-
代碼已完成並完成單元測試
-
關鍵功能開發已完成
-
測試環境已準備就緒
-
基礎測試數據已準備
示例准入標準清單:
開發完成自測報告
產品完成體驗走查
測試環境部署完成
持續集成流水線正常
準出標準(測試完成條件):
-
所有測試用例已執行完畢
-
致命和嚴重級別缺陷已修復並驗證
-
剩餘缺陷有明確解決方案和時間表
-
測試報告已通過評審
示例準出標準:
測試用例執行率100%
缺陷修復率:致命/嚴重級別100%,一般級別90%以上
產品驗收通過
測試報告已完成並分發
04、如何利用測試計劃進行測試估時
測試估時是測試計劃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準確的估時不僅有助於項目排期,也能建立測試團隊的專業信譽。
估時四步法:
第一步:任務分解(WBS)
將測試活動分解為最小可估算單元,通常包括:
-
測試計劃與方案編寫
-
測試用例設計與評審
-
測試環境搭建
-
測試用例執行(按模塊細分)
-
缺陷管理與迴歸測試
-
測試報告編寫與總結
第二步:基準時間估算
為每個任務估算最可能的時間,可以採用:
-
類比估算法:參考類似項目的歷史數據
-
三點估算法:估算最樂觀、最悲觀和最可能時間,公式為(樂觀+4×最可能+悲觀)/6
-
功能點估算法:根據功能點數量乘以基準生產率
第三步:增加緩衝時間
考慮以下因素增加緩衝時間:
-
需求變更風險:預留10%-20%
-
缺陷修復延遲:根據開發團隊歷史表現
-
人員經驗差異:新手需要更多時間
-
環境不穩定因素:根據歷史情況
第四步:整合與調整
將各任務時間整合,並根據依賴關係調整,最終形成測試進度表。
實用估時技巧:
-
使用歷史數據:建立測試效率基線,如"執行1個測試用例平均需要X分鐘"
-
團隊參與:讓實際執行測試的人員參與估時,提高準確性
-
分段估時:先估易估的部分,難估的部分使用寬範圍(如3-5天)
-
考慮學習曲線:新項目或新技術的前期任務要預留學習時間
示例測試進度表:

05、讓測試計劃獲得認可的秘訣
即使是最完善的測試計劃,如果不能獲得開發和PM的認可,也難以發揮其價值。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 儘早參與
在需求階段就介入,提前瞭解項目背景和目標,這樣制定測試計劃時更能切中要害。
2. 使用共同語言
避免使用過多測試專業術語,用開發和產品經理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如引用用户故事、功能點等。
3. 組織正式評審
邀請開發負責人、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參與測試計劃評審,收集各方反饋並及時調整。
4. 保持靈活可變
明確測試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當項目情況變化時,會及時調整並通知相關人員。
5. 展示價值
強調測試計劃如何幫助團隊降低風險、提高效率,而不僅僅是測試團隊的工作清單。
06、實際應用案例
案例:電商促銷項目測試計劃
背景:某電商平台計劃開展618大促活動,需要制定相應的測試計劃。
成功做法:
-
範圍明確:明確測試覆蓋促銷核心流程(領券、下單、優惠計算),不測試輔助功能如商品評價
-
風險評估充分:識別出高併發、庫存準確性等關鍵風險,並制定了應對措施
-
準出標準嚴格:規定必須通過全鏈路壓力測試才能上線
-
進度安排合理:預留了3天緩衝時間應對可能的需求變更
成果:項目順利上線,大促期間未出現嚴重問題,測試團隊獲得了項目組的公開表揚。
07、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Q:項目週期緊,沒有時間寫詳細的測試計劃怎麼辦?
A:採用"輕量級測試計劃",聚焦於三個最關鍵部分:範圍、風險和準出標準,確保團隊至少在這三點上達成共識。
Q:如何應對頻繁的需求變更?
A:在測試計劃中明確變更處理流程,規定任何需求變更必須經過正式評審,並評估對測試工作的影響,必要時調整測試計劃和進度。
Q:開發和產品經理不配合測試計劃評審怎麼辦?
A:將評審會議改為"測試要點溝通會",聚焦於討論測試範圍和重點,減少形式感,提高參與度。
結語
測試計劃與方案不僅僅是文檔工作,更是測試專業性的體現。一份優質的測試計劃能夠為整個項目團隊提供清晰指引,降低項目風險,提高交付質量。
記住,測試計劃的價值不在於文檔本身有多厚,而在於它是否真正指導了測試活動,是否得到了團隊認可並嚴格執行。
開始應用本文的模板和技巧,讓你的測試計劃成為連接測試、開發和產品的橋樑,而不僅僅是放在文件夾裏的一紙文書。
高效的測試不是為了發現更多錯誤,而是為了儘可能早地避免錯誤。—— Glenford Myers
本文原創於【程序員二黑】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關注筆者的公眾號:程序員二黑,專注於軟件測試幹活分享,全套測試資源可免費分享!
最後如果你想學習軟件測試,歡迎加入筆者的交流羣:785128166,裏面會有很多資源和大佬答疑解惑,我們一起交流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