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從一個普通程序員的角度,聊聊當前環境下,是否適合做編程 - 動態 詳情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是一名三本畢業生,通信工程專業,畢業後報培訓班學習編程,然後 2016 年至今一直在重慶從事 Java 開發,期間也短暫參與過前端開發,自學過 C 語言和 Go 語言,任職過 5 家公司,涉足過醫療、税務、農業、房地產、人工智能等行業。

這段履歷算不上光鮮,卻是大多數普通程序員經歷的寫照,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這裏就從一個普通程序員的角度,聊聊當前環境下,是否適合做編程。

這裏要説明一下,【是否適合】只針對普通人而言,如果按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標準,沒有哪個行業是不適合的,但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出不了那麼多【狀元】。


聊當前的環境前,作為對比,先聊下以前的環境。

我是 2016 年畢業的,這之前都在學校,對大環境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這裏這樣劃分:

  • 以前的環境:2016 年 - 2019 年

  • 當前的環境:2020 年 - 2025 年

至於為什麼以 2020 年為界,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在我畢業的 2016 年,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在蓬勃發展,需要大量的程序員,培訓機構也是遍地開花。

image

以我當時報的培訓班為例,學費高達一萬八,四個月都是遠程教學(也就是看視頻),一個班還有六十多人,其中各行各業各年齡段都有,也不乏 985、211 畢業的,甚至還有兩個碩士,其中一個還是 985 碩士。但最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做了編程,到現在還在做編程的不到十人。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程序員的工資確實高於大多數行業,比較誘人,自然會有大量人員涌入;一方面是培訓機構的過度營銷,它們總是以幾個基礎很差的往期學員通過非常刻苦的努力獲得高薪工作的事蹟作為案例,宣揚不管基礎多差只要夠努力就能高薪就業,而不能高薪就業就是自己不夠努力。這樣的宣傳接近傳銷,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波一波人捨棄了校招應聘上的工作,捨棄了應屆生找工作的黃金時期,甚至捨棄了從事多年的工作,只為學編程高薪就業,最終卻連工作都找不到,空耗了大筆錢財和幾個月時光,不但一無所獲,還加重了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造成這一結果,究其原因,還是編程的門檻沒有想象的那麼低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編程最需要的是英語能力。畢竟代碼是用英語編寫的,而英語本身的門檻並不高,通過積累單詞量就可以量變引起質變,所以認為編程的門檻也不高。其實不是這樣的,不管什麼編程語言,要用到的英語單詞也就一百來個,大多數還是很常用的單詞,再加上編程工具都有代碼提示功能,寫一兩個字母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單詞,基本不存在門檻。而所謂的閲讀英文資料,屬於很後期才需要的能力了,而且還不是必須的能力,因為現在的翻譯工具實在太多了。

其實編程最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很抽象,不過基本可以通過數學能力量化,而數學從來都是一門很難的學科。當然了,編程崗位也不像算法崗位那樣對數學要求特別高,只是需要有這種思維能力,但這種思維能力也是很多人不具備的,並且很難通過短期的訓練獲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訓機構不像大學那樣經歷高考的嚴格篩選,它們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只要給錢就能學。以我報的那個培訓機構為例,基本不設門檻,不管什麼學歷、什麼專業、什麼年齡,都招進來學習。看四個月的視頻,學的東西都很表面,感覺聽懂了,實際上手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企業自然不待見,就業就很難。

所幸當時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還不夠火熱,科班出身的程序員有限,很多企業迫於崗位需求實在太大,也會招一些培訓班出身的程序員。我就是趕上了這個時候,再加上喜歡計算機大學自學過一些,有一定基礎,培訓期間也很努力的學習,才勉強入行了。

2016 年 - 2019 年的這幾年,培訓機構持續增加,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也愈加火熱,大量人員涌入編程行業,編程行業很快由人才匱乏變成了人才過剩,門檻自然相應升高。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很多企業不愛招 0 經驗的程序員了,就算招也只招科班出身的應屆畢業生,培訓班出身的更加不受待見。還有一個變化,就是面試難度的上升,逐漸形成了【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的現象,而且愈演愈烈,到後面大家都將面試的內容稱為【八股文】,難度可想而知。


到了 2020 年,那場席捲全球的大災難爆發了,給了整個世界一記沉重的打擊。

image

不過編程行業沒有馬上受到打擊,因為編程的場景大多在線上,哪怕居家也可以辦公,不會太影響工作。但隨着線下經濟持續下滑,終究還是影響到了給線下提供服務的線上。

2020 年 - 2025 年的這幾年,大大小小的軟件公司都在不斷的停招、裁員、倒閉,可以説一片哀嚎......

這裏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

  • 一個是我上家公司的同事。他在 2023 年從上家公司離職的時候 8 年工作經驗,本來以為以他的工作年限找下一家輕輕鬆鬆,就選擇裸辭玩了一個月,結果整整一年都沒有找到工作,甚至連外包的工作都面不上,最後無奈之下降薪兩千才找到了一家小公司,可到了公司半年又再次降薪,苦不堪言。

  • 一個是我的堂弟。他在 2024 年從四川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由於大四的時候考研,就沒有參加校招,畢業後在成都找了整整四個月的工作,這期間一個 offer 都沒有拿到,最後才進了華為的外包。他大學期間沒有掛科,總體成績不錯,我看過他寫的代碼,能力也是在線的,從他能通過華為的 5 輪面試也可以證明。但就是以他 985 科班出身的應屆生身份在成都這個軟件產業發達城市都這麼難找工作,行情之差可見一斑。


到了現在的 2025 年,經濟繼續下行,【人工智能】卻火起來了。

v2-6ac68be760b44a4e51b45fc3ef11d7de_r

春晚的宇樹機器人跳舞驚豔全場,讓大家對現在機器人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與此同時,國產的 AI 大模型 DeepSeek 也在全球大放異彩,而且免費使用,使得 AI 大模型很快變成了人人可用的智能助手;前段時間的 Manus 也是各種刷屏,其邀請碼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一度被炒至 10 萬元;AI 編程的新聞也是甚囂塵上,彷彿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程序員很快就要被 AI 淘汰。

但正如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維也納舉行的 2024 年開源峯會上所説:現在的人工智能 90% 都是市場營銷,只有 10% 是現實。

人工智能這幾年確實發展迅猛,也表現出了很強大的能力,但這大多數都是表象,還遠遠沒有達到替代現實工作的地步。而且就算以後能達到這個地步,在短期內也只能替代機械重複的工作,任何需要創意和主觀意志的工作都是難以替代的。以編程工作為例:初級程序員編寫的增刪改查代碼,相對固定且重複性較高,確實可能被 AI 編程替代;但中級程序員編寫的業務代碼、高級程序員編寫的高效代碼、架構師編寫的架構代碼都是非常靈活且具有強烈主觀意志的,AI 編程很難做到。因為理解能力、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一直都是人工智能的硬傷,至少以目前的科技來看無法突破,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做了編程短時間就被 AI 取代。


還有一個程序員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年齡】。

image

從我入行的時候,就一直聽説程序員 35 歲是個坎:説是到了 35 歲,要麼精研技術成為架構師、要麼往產品或者管理轉型、要麼就只有轉行,總之不適合繼續從事編程工作。

但從業這 9 年來看到的並不是這樣。35 歲以上還在從事編程的同事並不在少數,而且由於經驗豐富,他們的能力普遍較強,只是由於年齡和家庭限制,不能像年輕一些的同事那樣長期加班。但這不應該是問題所在,加班要麼是工作安排不合理,要麼是能力不足不能按時完成工作,要麼是為了內卷沒事幹也在那裏裝樣子。但這些都不是以是否接受長期加班來篩選人才的理由。

我覺得 35 歲門檻更多是一些無良企業用來壓榨員工的藉口,既希望 35 歲以下的員工拿着低薪瘋狂加班為企業創收,又不希望 35 歲以上的員工拿着高薪不加班不為企業帶來快速收益。但從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是更需要經驗豐富、成熟穩重的老員工的,所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軟件企業意識到了這一點,35 歲的門檻已經比較鬆動了。

至於後面有沒有更大年齡的門檻,我相信是有的,編程畢竟是腦力密集型勞動,隨着年齡的增長,腦力自然會退步,總會有一個年齡門檻在等着程序員。但並不用為此焦慮,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年齡門檻,在這個門檻到來前努力綻放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自然也能有不錯的收入,真到了門檻來臨之時,不管選擇哪條路,都能從容和淡然的應對。


綜上所述,現在迴歸主題:當前環境下,是否適合做編程?

image

我的答案是:如果是科班出身,熱愛編程,35 歲以下,是可以選擇做編程的。

這裏拆解分析一下:

  • 首先,科班出身還是很重要的。
    幾乎所有的編程崗位招聘要求都會有這麼一條:【計算機相關專業】。雖然每個公司對這一條的定義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但也可以看出,科班出身的確實更受歡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企業會覺得非科班出身的基本都是報培訓班學習的,而培訓班的品質是一年不如一年,自然就越來越不待見非科班出身的了。
    不過非科班出身的也並非沒有出路,如果真的很想做編程,可以自學。網上有大量免費的整套課程資料,並不比培訓班教的東西少和差,而且自學的過程正好可以檢驗自己是否適合做編程。如果自學期間一直無法靜下心來學習,説明性格不適合做編程;如果完全學不懂,説明知識儲備或者邏輯能力不適合做編程,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放棄。
    但要是報了培訓班,會讓人有一種花了這麼多錢,怎麼都要學完試試,不然很浪費的心理負擔,放棄的成本較高,對心態的影響也較大。
    還有一點,企業對自學的應聘者也要更待見一些,因為這本身就體現了應聘者自學的能力、沉穩的性格、堅強的毅力,都是編程工作很可貴的品質。

  • 然後,需要熱愛編程。
    這個看起來不是什麼硬性條件,但很重要,甚至可以説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熱愛編程,只是看中編程工作的高薪,那就算勉強入行了,也很難在編程枯燥的工作內容中長期堅持下來。
    何況編程的技術日新月異,需要不斷的學習,沒有熱愛作為驅動力,是很難主動去學習的,那時間久了技術落後也必將被淘汰。想在編程這行有所建樹,需要對編程有一種宗教般的狂熱

  • 最後,建議 35 歲以下入行。
    這裏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前面才説了 35 歲不是門檻,現在又建議 35 歲以下入行,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是的,前面説的 35 歲不是門檻是針對從業者,就是不會到了 35 歲就被淘汰。但年齡門檻肯定是存在的,對於入行者,如果 35 歲以後才入行,到了年齡門檻可能就幾年的工作經驗,到時候編程經驗不足沒有足夠的能力往架構師發展、業務經驗不足沒有足夠的能力往產品經理髮展、項目經驗不足沒有足夠的能力往項目經理髮展,年齡大了又很難轉到其他行業,會舉步維艱,是非常被動的,所以這裏加了這個條件。

至於為什麼當前環境下我依然覺得滿足上述條件可以選擇做編程,因為哪怕在當前環境下,編程依然是收入高於大多數行業、門檻低於大多數行業的存在。對於大多數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想拿高薪,想實現階層躍遷,做編程可能是最簡單、最純粹、最直接的途徑了。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程序員對編程行業的一些思考。至於如果決定做編程選擇前端還是後端,選擇前端應該選擇哪個框架,選擇後端又應該選擇哪門編程語言,以及入行後應該怎麼發展,又是一個個很大的話題了,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user avatar ligaai 頭像
點贊 1 用戶, 點贊了這篇動態!
點贊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