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與需求
1. 數據要素的特性
- 流動性高、可複製、非消耗性、非競爭性、通用性強
- 需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實現“乘數效應”
2. 國際發展態勢
- 歐盟:以行業數據空間為核心,構建IDS連接器+雙重認證體系
- 美國:依託雲巨頭(谷歌、微軟、亞馬遜)推進跨雲數據流通
- 中國路徑:融合歐美思路,引導現有設施升級,強化設備端互聯
二、國家數據基礎設施(NDI)願景與架構
1. 願景目標
- 支持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
- 實現數據安全自由流動
- 構建高質量算力與網絡體系
- 賦能千行百業
2. 總體架構
- 企業層、行業層、區域層、國家層四級結構
-
數據流通利用設施是核心組成部分,包括:
- 可信數據空間
- 數據元件、數據網
- 區塊鏈網絡
- 隱私保護計算平台等
三、可信數據空間核心組件:接入連接器
1. 接入連接器功能
是用户接入可信數據空間的入口,需支持:
- 數據交付:原始數據/脱敏數據/計算結果交付
- 身份管理:用户與連接器身份認證
- 數據產品管理:封裝、上架、目錄管理
- 數據資源管理:資源接入與目錄
- 數字合約管理:創建、協商、簽訂合約
2. 系統接口
- 南北向接口:區域/行業節點 ↔ 服務平台 ↔ 接入連接器
- 東西向接口:節點間交互
四、關鍵技術標準要求
1. 數字合約技術要求
- 全生命週期管理:創建 → 協商 → 簽署 → 備案 → 履行 → 終止
-
安全要求:
- 合約完整性、真實性、機密性
- 履行過程加密與日誌記錄
2. 使用控制技術要求
-
兩種實現模式:
- 連接器間交互
- 服務平台輔助實現
-
功能要求:
- 系統級/應用級環境控制
- 策略解析、行為校驗、操作執行、使用存證
-
安全要求:
- 環境監控、組件安全、數據存儲與傳輸安全、日誌防篡改
五、標準體系分類
1. 業務運營類標準
- 《數據基礎設施 接入管理要求》
- 《數據基礎設施 運營管理要求》
- 《可信數據空間 業務實施指南》
2. 安全保障類標準
- 《數據基礎設施 運行日誌管理技術要求》
- 《數據基礎設施 密碼應用技術要求》
- 《數據基礎設施 安全能力通用要求》
3. 能力評價類標準
- 運營管理能力評價
- 應用服務成效評價
- 安全保障能力評價
4. 應用服務類標準
- 明確服務模式分類與實施方法
- 支持地方、行業、企業、跨境場景落地
六、總結
- 可信數據空間是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
- 以接入連接器為入口,實現數據資源與產品的可信流通
- 通過數字合約與使用控制技術保障流通安全與合規
- 構建多層次標準體系,覆蓋業務、安全、評價、應用全環節
- 目標是實現數據匯通、行業賦能、數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