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語社區可信數據空間MOOC第8講:可信數據空間整體能力
📘 學習筆記:可信數據空間整體能力 一、數據流通面臨的挑戰 安全威脅加劇:從“內循環”到“外循環”,傳統基於主體信任的安全體系被顛覆。 合規風險高企:數據匯聚導致法律責任加大,出現“不敢、不願、不會”供數的現象。 法規約束嚴格: 《刑法》與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個人信息的情節嚴重標準。 《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對處理千萬級以上個人信息提出更高要求。
📘 學習筆記:可信數據空間整體能力 一、數據流通面臨的挑戰 安全威脅加劇:從“內循環”到“外循環”,傳統基於主體信任的安全體系被顛覆。 合規風險高企:數據匯聚導致法律責任加大,出現“不敢、不願、不會”供數的現象。 法規約束嚴格: 《刑法》與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個人信息的情節嚴重標準。 《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對處理千萬級以上個人信息提出更高要求。
📘 學習筆記:密態計算概念介紹 一、數據要素“外循環”的安全挑戰 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從信息化系統轉向以數據價值釋放為導向的生命週期管理。 外循環是主要流通形式:多主體、多輪次複用實現價值倍增。 安全威脅本質變化: 數據脱離持有方管控,進入不可控的信息系統和運維環境。 運維方作惡成為顛覆性威脅,傳統安全措施無法防禦。 二、密態計算的核心理念與定義
🧠 一、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的政策體系與意義 1. 三種開發利用方式 內部共享:黨政機關內部開發使用 開放利用:面向社會的數據開放 授權運營:社會化開發利用,構建數據應用生態 2. 相關政策文件 《關於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的意見》 《政府數據共享條例》 《公開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 《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規範(試行)》 《關於建立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
1. 第1課:國家數據政策解讀學習筆記 一、核心主線:數據要素的“四步走”戰略 1. 發展歷程與政策節點 時間 政策重點 核心內容 2019年10月 數據要素提出 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第五大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 2020年3月 數據要素配置 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
一、個人信息匿名化的現實困境 1. 法律定義明確但執行困難 《網絡安全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均規定:“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 的信息不屬於個人信息。 但現實中存在 “名存實亡”“殭屍條款” 現象,企業難以判斷是否達到匿名化標準。 2. 四大現實困境 匿名化信息邊界模糊:如Cookie、行為數據是否屬於個人信息存在爭議。 法律標準缺乏操作性:無統一判斷標準、主體、方法。
以下是對《1.5 數據流通安全治理中的制度與技術問題》課程內容的學習筆記總結: 一、數據治理的演進與數據要素化 信息化階段:數據依附於業務系統,價值未獨立。 業務整合階段:數據成為獨立資產,實現跨系統整合與協同。 跨主體協同階段:數據突破主體邊界,面臨信任、收益、責任、風險等問題。 要素化流通階段:數據成為可規模化流通的“要素”,涉及更多主體和更復雜關係。 二、數據流通安全治理的基
一、標準編制背景 政策驅動:國家數據局發佈《“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強調隱私計算在數據流通中的關鍵作用。 隱私計算產品特點: 以安全為核心設計目標,區別於一般軟件產品的性能優先。 需平衡可靠性、兼容性、功能性與安全性。 標準體系現狀: 已發佈多項國標、行標、團標、企標,覆蓋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聯邦學
一、背景與需求 1. 數據要素的特性 流動性高、可複製、非消耗性、非競爭性、通用性強 需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實現“乘數效應” 2. 國際發展態勢 歐盟:以行業數據空間為核心,構建IDS連接器+雙重認證體系 美國:依託雲巨頭(谷歌、微軟、亞馬遜)推進跨雲數據流通 中國路徑:融合歐美思路,引導現有設施升級,強化設備端互聯 二、國家數據基礎設施(NDI)願景與架構 1. 願景目標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