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編制背景
- 政策驅動:國家數據局發佈《“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強調隱私計算在數據流通中的關鍵作用。
-
隱私計算產品特點:
- 以安全為核心設計目標,區別於一般軟件產品的性能優先。
- 需平衡可靠性、兼容性、功能性與安全性。
-
標準體系現狀:
- 已發佈多項國標、行標、團標、企標,覆蓋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聯邦學習等。
- 但缺乏統一的安全基準,難以體現產品間的安全能力差異。
二、標準編制思路
- 目標:建立隱私計算產品安全能力分級體系,實現安全可證、能力可分。
- 方法:從“是否滿足基本要求”轉向“安全能力分級”,體現產品差異化。
- 意義:為用户選型、產品優化、監管評估提供明確依據。
三、標準內容解讀:五級安全能力要求
1. 基礎防護級(一級)
- 目標:防止非參與方獲取非約定信息。
- 要求:漏洞安全、訪問控制、鏡像與代碼安全、日誌安全、數據安全。
- 適用場景:一般數據 + 高度信任環境。
2. 中等防護級(二級)
- 目標:防止參與方通過一般攻擊獲取非約定信息,具備審計追溯能力。
- 新增要求:抵禦攻擊能力、硬件可信根、遠程認證、交互安全。
- 適用場景:一般數據 + 一般信任環境。
3. 安全設計級(三級)
- 目標:防止參與方通過已知攻擊獲取非約定信息。
- 新增要求:密碼安全、算法評估、防重放、防側信道、供應鏈安全。
- 適用場景:重要數據 + 一般信任環境。
4. 攻防檢驗級(四級)
- 目標:通過縱深防禦抵禦一定未知攻擊。
- 新增要求:攻防檢驗、環境安全、縱深防禦。
- 適用場景:重要數據 + 低信任環境。
5. 安全證明級(五級)
- 目標:通過形式化驗證證明系統無信息泄露。
- 新增要求:形式化驗證。
- 適用場景:極高安全要求場景,如金融、政務核心數據。
四、標準應用實踐
-
適用對象:
- 使用方:金融機構、政府、央企等。
- 開發方:隱私計算產品供應商。
- 監管與測評機構:第三方測評單位、監管機構。
-
應用價值:
- 為產品選型、安全評估、合規審計提供依據。
- 推動隱私計算產品在金融、政務等高風險場景中落地。
五、總結
- 隱私計算產品安全分級標準是數據要素安全流通的重要保障。
- 通過五級安全能力劃分,實現場景化、差異化、可驗證的安全保障。
- 標準有助於推動隱私計算技術合規、可信、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