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Java Web 開發的世界裏,JSP(Java Server Pages)是一門舉足輕重的動態網頁開發技術。要學好 JSP,首先得紮實掌握 Web 技術基礎,下面就帶大家深入瞭解相關知識。
Web 的起源與發展
Web,本意是蜘蛛網和網,在網頁設計中特指網頁。它誕生於 1989 年 3 月,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1990 年 11 月,第一個 Web 服務器正式運行,人們通過 Web 瀏覽器能看到最早的 Web 頁面。1991 年,Web 技術標準正式發佈。
此後,Web 技術不斷髮展。1993 年,第一個圖形界面的瀏覽器 Mosaic 開發成功;1995 年,著名的 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器問世;隨後,微軟公司推出了 IE 瀏覽器,且成為 Windows 操作系統的默認瀏覽器。目前,與 Web 相關的各種技術標準都由萬維網聯盟(W3C)管理和維護。
Web 是一個分佈式的超媒體信息系統,它將大量信息分佈在網上,為用户提供豐富的多媒體網絡信息服務。從技術層面看,Web 技術的核心有三點:
-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實現網絡的信息傳輸。
-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實現互聯網信息定位的統一標識。
- 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實現信息的表示與存儲。
HTTP 協議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是專門為 Web 設計的一種應用層協議。在 Web 應用中,服務器把網頁傳給瀏覽器,其實就是將網頁的 HTML 代碼發送給瀏覽器,讓瀏覽器顯示出來,而瀏覽器和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協議就是 HTTP。
HTTP 是 TCP/IP 協議集中的一個應用層協議,用於定義 Web 瀏覽器與 Web 服務器之間交換數據的過程以及數據本身的格式。其版本有 HTTP/1.0、HTTP/1.1、HTTP-NG。深入理解 HTTP 協議,對管理和維護複雜的 Web 站點、開發具有特殊用途的 Web 服務器程序有着直接影響。
Web 客户端應用技術
Web 客户端的主要任務是展現信息內容,其設計技術經歷了從靜態到動態的發展過程。
- HTML 語言:作為信息展現的有效載體,其歷史可追溯到 20 世紀 40 年代。1969 年 IBM 公司的查爾斯・戈德法布發明了 GML 語言,1978-1986 年發展為 SGML 語言標準。1989 年蒂姆・伯納斯・李簡化完善 SGML,1990 年第一個圖形化 Web 瀏覽器使用 HTML 展現超文本信息。
- 動態技術演進:最初 HTML 只能展現靜態文本或圖像,GIF 動畫首次為 HTML 頁面引入動感。1995 年 Java 語言憑藉平台無關性,為瀏覽器動態應用開發提供捷徑。CSS 和 DHTML 技術讓 HTML 頁面更酷炫、動感。1997 年微軟 IE 4.0 將相關技術發展為完整的客户端開發技術體系 DHTML,無需啓動額外環境,展現效果和執行效率更佳。
- 插件技術:為實現複雜多媒體應用,HTML 引入 QuickTime 插件支持,隨後 COM、ActiveX、Real Player 插件、Media Player 插件、Flash 插件等相繼出現,Flash 插件成為網頁動畫設計的流行選擇。
Web 服務器端應用技術
Web 服務端開發技術同樣從靜態向動態發展完善。
- 早期:Web 服務器僅響應 HTTP 請求,返回存儲的 HTML 文件。
- CGI 技術:第一種能讓服務器根據運行時情況動態生成 HTML 頁面的技術,允許服務端應用程序根據客户端請求動態生成頁面,實現動態信息交換,早期多為 C、C++、Pascal 等編譯後的可執行程序,後人們探索用腳本語言實現以簡化過程。
- 後續技術:1994 年出現專用於 Web 服務器端編程的 PHP 語言,將 HTML 代碼和 PHP 指令合成服務端動態頁面,簡便快捷。1996 年微軟在 IIS 3.0 中引入 ASP 技術,使用 VB Script 和 JavaScript 腳本語言。1998 年 JSP 技術誕生,使用 Java 語言作為腳本語言,在開發服務器端動態網頁方面優勢顯著,成為主流技術。此外,XML 語言及相關技術規範信息格式和表達方法,保障了信息在 Web 世界的共享和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