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詳情 返回 返回

產品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語雀畫板 - 動態 詳情

1974年的美國,一位名叫阿瑟·拉弗的經濟學家,在哥倫比亞的酒吧遇到兩名政客,他想要解釋一個現象:為什麼税率上升,税收並沒有隨之上漲?

對方並無經濟學背景,想在短時間內用語言解釋清楚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他選擇了另一種方法。

他隨手拿過一張餐巾紙,在它的的背面畫了一張圖,一個座標系,一條拋物線,就把事情説清楚了。後來,這條曲線變成了著名的拉弗曲線。

兩名政客之一就是當時福特總統的助理,他把這張餐巾紙交到了福特的手上,政府依靠這個曲線,極大的刺激了生產和投資。過去數十年間,這張草圖直接或間接的指導了美國的經濟政策。

人們常説,一圖勝千言!沒有比這更好的例子了。這個案例被記載在《餐巾紙系列》書籍上,裏面也還有其它類似的故事。

今天,我們聊一聊語雀的畫圖工具——「畫板」,它從何而來,又將到哪裏去?

從思維導圖説起

圖表包含很多種類,思維導圖、流程圖、UML等等,都是常見的圖。那麼,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圖形思考》一書的作者櫻田潤告訴我們:圖形,是一種思考工具。

櫻田潤的興趣就是“圖解”,他曾將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精華版)》中的內容提煉整理成50張圖片。還經常以TED演講繪製圖解。2010年,他專門創建了一個名叫“思維視覺”的網站,分享他整理的圖。

他這麼做的理由是,他想要“理解”事物。他嘗試將“普遍性思維方式”“商業成功秘訣”等內容整理成圖片,並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其進行分析。藉助圖形格式系統地整理知識,他能夠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趣味,同時又能學到東西。

圖形,同樣還是一種溝通和表達工具。

有人説,世界的語言有很多種,但是通用的語言有一種:圖像的語言。通過簡圖、時間軸、地圖、流程圖,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至於具體有哪些圖形,櫻田潤在《圖形思考》中總結了七種:

美國學者大衞·海勒在《思維地圖》一書中則總結了八種圖形:

在這裏面,思維導圖是比較特別的一種。自從它在上世紀70年代被提出以來,學習和使用它的人越來越多,近年來,它的熱度逐漸追趕上傳統Office工具。

思維導圖可以被用在很多場合,比如頭腦風暴、讀書筆記、會議等。思維導圖也是整理、提煉知識的利器,收到很多求知者的喜愛。

作為知識創作和分享工具,語雀很早就上線了思維導圖的卡片,但直到2019年年中才開始嘗試去做一個功能更完備、更好用的思維導圖。

在這個過程中,確立了語雀思維導圖乃至以後的畫板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

思維導圖/畫板將永遠支持文檔卡片的形式,在卡片裏可實現全功能操作。

要知道,當時其它產品的很多思維導圖工具要麼是獨立存在,要麼可以被嵌入到文檔,但在文檔中只能查看不能編輯。

語雀在服務阿里和螞蟻內部同學時發現,很多人在寫文檔的時候需要做圖,比如程序員在寫系分文檔時,經常需要插入流程圖或時序圖等。

這時候,如果頻繁切換工具會打斷思路。創作的心流狀態來之不易,為了呵護它,語雀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

櫻田潤在《圖形思考》中説:

“文章是由單詞的組合構成的,與之相對,圖形是由各種圖形元素的組合構成的。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薦圖解,是因為可以利用圖形規範理解的步驟。語言和文章有各式各樣的措辭,可以表達出各種微妙的、感性的內容,但不適用於表現那些固定的思考流程。”

正因為如此,語雀將文字與圖表結合起來,綜合文字思考和圖形思考,拓寬創作者表達的邊界。

但正如書中足足整理了7種不同的圖形來輔助思考,僅僅支持思維導圖是不夠的,語雀也必須支持更多的圖形。後面,語雀又推出了流程圖和繪圖。

很快,語雀的圖表迎來了新的進化:將所有的思維導圖、流程圖、時間軸、UML等等,融為一體,給創作者以更多的自由,這就是「自由畫板」。

進化:將所有圖形融在一起

為什麼要將圖形融合在一起?

首先,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已有的圖形上加一些東西。如果每一個畫板只能畫一種圖,那麼我們只能以截圖+塗鴉的方式來實現,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另一個原因,則是行業的發展,以Miro、Whimsical為代表的創業公司,都將混合畫布作為產品的基礎,而用户的認可證明這是一條正確的路線。

這裏,我想重點提一下Miro。

Miro是一款支持多人在線協作的白板工具,歷經 20 個月時間,用户量從 500 萬增長到 3000 萬+,在今年 1 月獲得 4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估值達到 175 億美元。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無限尺寸的畫布,在畫布裏可以創建多個畫板,進行畫圖和協作。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對多個畫板進行編號排序,甚至可以用它們來進行在線演示,取代PPT!

毋庸諱言,語雀從行業最先進的產品中吸取優秀的設計和理念,同時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正是這些產品,讓語雀堅定了往混合畫布方向發展的決心。在語雀,每一個文檔就相當於無限的畫布,在文檔裏可以創建多個畫板,剛好和 Miro 可以對應上。而演示功能,利用語雀的文檔演示+畫板卡片,也可以實現類似Miro的效果。

解決了為什麼的問題,剩下的就是怎麼做。將這些圖形融合,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這裏的融合至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就是在一個畫板裏插入所有圖形。這裏,可以將思維導圖、時序圖、流程圖這些圖進行拆解,分解出基礎圖形,讓畫板支持插入所有基礎圖形。

這樣,就可以創建這樣的組合圖:

第二點,則需要讓不同的圖形能夠有機的結合,比如,將流程圖“嫁接”到思維導圖上。
這樣,就可以創建這樣的圖:

這個看似簡單,但其實不然,比如,如何讓他們井然有序的排列在畫布上,不會交叉或者擠在一起?

今年年初,畫板的研發有田在Seeconf分享了背後的故事,他們在矢量圖編輯的六大原則上面還創建了語雀獨有的規則。

分享的圖文整理見:點此閲讀

在分享裏有這樣一句話:任何工具都應具備預期內的功能,但一個偉大的工具能給你預期外的功能。

自由畫板推出之後,很多用户用它做出來的內容,連我們看了都大開眼界。

原來畫板還能這樣用

最基礎的還是用畫板裏的思維導圖來記讀書筆記,只不過裏面的內容和圖形,比一般的思維導圖要稍稍豐富那麼一點~

還有人(via 劉玉祥)用它來製作了人類科技發展史全景圖,橫跨數個時代,每個時代最重要的事件,一目瞭然。

還有人用它來展示學習的成果,知識先是樹形發散,又在不同的節點間形成網絡。

最後,在前不久推出的模版中心裏,有相當一部分是畫板的模板,而這些模版是畫板PD單純在她的知識庫收集的:

如果你對畫板的最新用法感興趣,不妨在這裏跟蹤最新進展。

語雀畫板的未來

現在,畫板已經成為語雀的核心能力之一,很多用户只要嘗試過,便離不開它。

但是,由於畫板的能力不斷更新,大多時候卻隱藏在文檔卡片裏面,很多用户不知道畫板能做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多,我們希望讓更多的用户認識它,並且使用起來更便捷。

今年,語雀畫板會持續關注創作者的體驗,不斷完善編輯功能,並在體驗細節上持續打磨。與此同時還會考慮手繪風格、智能圖形等能給用户帶來小驚喜的能力。我們希望畫板能給用户一個無限創作的自由空間,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

Add a new 評論

Some HTML is o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