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中的變量與賦值方法
看以下案例: test.lua -- 第一個lua腳本 --註釋使用“--”符 --變量未定義時,默認初始化的值為nil --這樣的定義為全局 num1 = 1 ; --加了關鍵字local表示這個變量是局部變量 local num2 = 2 ; --定義變量的末尾不加分號;也是可以的,個人建議,因為Lua是C寫的,寫分號還是規範點 num3 = 3 --定義一個函數,目的是實現兩數相加並返回
看以下案例: test.lua -- 第一個lua腳本 --註釋使用“--”符 --變量未定義時,默認初始化的值為nil --這樣的定義為全局 num1 = 1 ; --加了關鍵字local表示這個變量是局部變量 local num2 = 2 ; --定義變量的末尾不加分號;也是可以的,個人建議,因為Lua是C寫的,寫分號還是規範點 num3 = 3 --定義一個函數,目的是實現兩數相加並返回
Lua提供了if語句和if else語句作為流程控制語句,當然,符合C的特點,流程語句之間可以實現嵌套操作,當然流程控制也可以和循環體結合進行控制。 1、if語句 if(布爾表達式) then --[ 在布爾表達式為 true 時執行的語句 --] end 案例:test3.lua i = 0 ; --定義一個變量i,並初始化為0 if i 5 --如果i 小於 5 then whi
眾所周知,C,C++,python等語言都有運算符,那麼Lua也不例外,因為它是C寫的嘛! Lua分為主要三類運算符,分別是算術運算符,關係運算符,邏輯運算符,還有特殊運算符。 1、算術運算符有: + (加) -(減) *(乘) /(除) %(取模) ^(求冪) -(符號) 來看一個例子:test6.lua num1 = 4 ; num2 = 2 ; print(num1+num2); print
Lua語言中,數組和C還是有區別的,Lua的數組下標從1開始計數,而C語言的數組下標從0開始計數,我想這可能是設計Lua的人想要符合人的思維習慣而去這麼設計的。 數組,也就是按相同類型,在內存中順序排列的一個組合,這點跟C基本沒多大的差別。 接下來看1個例子: test7.lua --一維數組,數組的成員是字符串 array = {"Lua","Study"}; for i = 1 , 2 do
迭代器(iterator)是一種對象,它能夠用來遍歷標準模板庫容器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每個迭代器對象代表容器中的確定的地址 在Lua中迭代器是一種支持指針類型的結構,它可以遍歷集合的每一個元素。 迭代器的種類主要有:泛型for迭代器、無狀態的迭代器、多狀態的迭代器 下面看幾個例子: ipairs.lua name = {"YYX","HJZ"}; --以下稱為泛型for迭代器 --其中key表示索
什麼是協同(coroutine)? Lua 協同程序(coroutine)與線程比較類似:擁有獨立的堆棧,獨立的局部變量,獨立的指令指針,同時又與其它協同程序共享全局變量和其它大部分東西。 協同是非常強大的功能,但是用起來也很複雜。 線程和協同程序區別 協程是編譯器級別的,線程是操作系統級別的,在多處理器情況下,多線程程序同時運行多個線程;而協同程序是通過協作來完成,在任一指定時刻只有一個協同程序
面向對象編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計算機編程架構。 Lua中最基本的結構是table,所以需要用table來描述對象的屬性。 Lua中的function可以用來表示方法。那麼Lua中的類可以通過table + function模擬出來。 簡例: -- Czhenya Lua 面向對象 -- 對於一個對象來説, 屬性 方法 --[[ 兩種
前言 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於phpredis執行LUA腳本的相關內容,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下面話不多説了,來一起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示例代碼 $lua = EOT local kws = {} local lrkws = {} local nkws = {} local kw_ids = {} local lr_ids = {} local n_ids = {} f
前言 什麼是Lua? Lua 是一個小巧的腳本語言,巴西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裏的一個研究小組於1993年開發,其設計目的是為了嵌入應用程序中,從而為應用程序提供靈活的擴展和定製功能。Lua由標準C編寫而成,幾乎在所有操作系統和平台上都可以編譯,運行。一個完整的Lua解釋器不過200k,在目前所有腳本引擎中,Lua的速度是最快的。這一切都決定了Lua是作為嵌入式腳本的最佳選擇。相比Python和Pe
前言 為什麼要用lua腳本操作redis數據庫? 1.減少開銷–減少向redis服務器的請求次數 2.原子操作–redis將lua腳本作為一個原子執行 3.可複用–其他客户端可以使用已經執行過的lua腳本 4.增加redis靈活性–lua腳本可以幫助redis做更多的事情 lua腳本本身體積小,啓動速度快. 因此,從redis 2.6.0開始,redis在服務器端內置lua解釋器
前言 本文介紹 OpenResty 的兩種正則模式匹配。 首先需要説明的是,OpenResty 套件中包含了兩種語法:一種是主要基於 FFI API 實現的 OpenResty 語法,一種是類原生 Lua 腳本語言的語法。 在本文所介紹的內容中,對應以上兩種語法的正則模式匹配分別是 ngx.re.find 和 string.find 。 這兩種規則起到完全相同的作用:在 subject strin
Redis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數據庫,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數據類型和命令,使用這些,我們可以輕易而高效地完成很多緩存操作,可是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問題或需求需要解決,這時候可能就需要我們自己定製自己的 Redis 數據結構和命令。 Redis命令問題 線程安全問題 我們都知道 Redis 是單線程的,可是它怎麼會有 線程安全 問題呢? 我們正常理解的線程安全問題是指單進程多線程模型內部多個線程操作進
table特性 table是一個“關聯數組”,數組的索引可以是數字或者是字符串,所有索引值都需要用 "["和"]" 括起來;如果是字符串,還可以去掉引號和中括號; 即如果沒有[]括起,則認為是字符串索引 table 的默認初始索引一般以 1 開始,如果不寫索引,則索引就會被認為是數字,並按順序自動從1往後編; table 的變量只是一個地址引用,對 table 的操作不會產生數據影響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