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30歲的職場困境該如何破解?
一、從“工程師”到“碼農”的演變 在互聯網的初期,程序員還被尊稱為工程師,角色更像是創新者和探索者。那時候,百廢待興,他們需要親自去探索、去創新,去定義這個新興領域的規則和標準。那無疑是個欣欣向榮的時代。 然而,如今的互聯網早已過了那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工種逐漸細分,程序員成為了隨時可替換的螺絲釘,負責着精細、單一的任務,只需要某一個模塊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卻缺少了職場最珍貴的特性--不可替代性。
昵稱 Masutaa大師
一、從“工程師”到“碼農”的演變 在互聯網的初期,程序員還被尊稱為工程師,角色更像是創新者和探索者。那時候,百廢待興,他們需要親自去探索、去創新,去定義這個新興領域的規則和標準。那無疑是個欣欣向榮的時代。 然而,如今的互聯網早已過了那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工種逐漸細分,程序員成為了隨時可替換的螺絲釘,負責着精細、單一的任務,只需要某一個模塊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卻缺少了職場最珍貴的特性--不可替代性。
昵稱 Masutaa大師
“師夷長技以制夷” 作為歷史教科書上的名言,被大多數人當作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然而,從生活角度出發,打個比方,我和喬丹比賽,如果選擇他的“長技”———籃球,那無異於投子認輸。當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入國門,清廷從目空一切快速被打服了,轉變為妄自菲薄,找不到自己的任何“長技”,只能從敵人那裏學習。我並不是認為這種學習是錯誤的,只是,西方已經打了幾百年的海戰,這種經驗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內學會的,
昵稱 Ljzn
都説程序員的成長是碼出來的,此話不假。但如果既會寫代碼,還會寫文章,還能講PPT,那你離影響力還會遠嗎? 本文是針對每一個技術同學都適用。我將從行業技術大會主編的角色告訴你,如何打造自己的技術影響力,有哪些通用的手段,我自己又該如何做個性化疊加;我是技術小白,或者我有一定技術基礎,我又該怎麼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一、為什麼要分享這個話題? 最近和一些技術同學聊天中,經常會聽到,誰誰誰在xx大會發表演
昵稱 得物技術
大家好,我卡頌。 我的讀者大部分是職場人,在經濟下行期,大家普遍反映混職場艱難。 再深究下,發現造成職場艱難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內卷:狼多肉少 不穩定:裁員總是不期而遇 沒前景:明知過幾年會被優化,但無法改變 本文根據我的個人經歷以及大量案例走訪,得出一套切實可行的不內卷、高穩定、有前景的職業發展路徑。 推薦職場發展遇到卡點的同學閲讀。 造成三個問題的原因 要知道問題的解法,首先得了解問
昵稱 卡頌
在第二季度的那三個月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導致制定的 OKR 雖然有去做,但絕大部分事項沒有開展落地。 那期間的經歷所產生的憋屈、無奈、失望、無趣、憤怒等,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至今仍籠罩在我心頭的陰霾,揮之不去。 但這也對我產生了積極作用,逼迫我弄得更明白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在獲得我想要的「自由」之前,一切事情以我獲得「自由」為優先,阻礙與攔截者拒絕或剷除之! 因此,在對現在的人來説很重要的兩個方面我
昵稱 歐雷
本文寫於 2019 年,原鏈接 404 了,重新發布同步於此。1 萬個小時和 3 萬行代碼,會成為工作前 4 年非常核心的量化指標,把握住這段週期,可以在職場建立非常有競爭力的擇業優勢,更關鍵的是自己真正的潛能會被挖掘出來,繼而有機會成為那個心目中的大牛,而把握二字,知易行難,背後需要不斷的走出舒適區,不斷的突破困境區,需要你的決心和勇氣。我是一個做了10 年前端、堅信創業是場修行的趕路人,如果你
昵稱 前端早早聊
本文要談的不是軟件產品的生存策略,而是作為軟件開發人員在團隊中的生存問題——按理來説,這也像前兩篇所講的一樣屬於「人為因素」問題。 團隊類型 無論是不是與互聯網相關,在一家靠提供軟件及服務吃飯的公司裏,只要具備一定規模了,就會分化出業務型團隊和支撐型團隊—— 分工細化的前提是流程環節比較複雜,並且因操作規範化程度不夠或其他什麼原因導致不能自動化,無法用機器取代人工,因而要拆分出子環節並找到對應
昵稱 歐雷
不知為啥,我有那種有點無法自控的愛管閒事兒的臭毛病,因而在有的微信羣中把自己羣暱稱改成了「熱心網友」。 最近有些同行在找工作,刷八股文,問某種面試題該怎麼回答,諸如此類。 看到他們那樣,我心裏就急得上躥下跳的——明明前方是火坑,咋還接二連三看似心甘情願地往裏跳呢??? 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我的同行絕大部分是以 HTML、CSS、JavaScript 等為核心的「Web 前端」,他們之中絕大部分是業務
昵稱 歐雷
今年 4 月時,可能是「金三銀四」的關係,經常會看到有前端同行在聊找工作的事情,在那煩惱去啥樣的公司比較好,也在為工作的穩定性和前景等而不知所措。 對於自以為「看透一切」的我而言,認為他們只要沒跳脱出原來的維度,不管做什麼選擇都將會迎來同樣的結果;然而,無論我如何解釋侷限性,他們都無動於衷,真令我着急! 於是乎,我心累地寫下《對前端同行的最後一次勸誡》,並決定再也不「多管閒事」地試圖拉那些要往火坑
昵稱 歐雷
在上篇文章《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接觸 Web3》中,我大致回顧了藉由「Web3 前端訓練營」向 Web3 全棧工程師轉型的學習經歷。 在訓練營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常會看見有人問:「學完能找到 Web3 的工作嗎?」更有甚者,會抱着傳統思維想要找穩定的 Web3 工作…… 從我當前的瞭解來看,Web3 行業是變化莫測、相當動盪的,不存在「穩定」一説,某個項目一夜之間就消失不見了也很
昵稱 歐雷
之前寫的文章《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接觸 Web3》和《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擁抱 Web3》的標題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還有人説我是標題黨。 可這兩篇文章説的是我向 Web3 全棧工程師轉型的經歷,「Web2 終是末路,Web3 才是歸宿」是對我個人而言的感受與選擇,算不上是對行業的總結及對他人的建議——本文正好相反。 Web2 終是末路 有人看完那兩篇文章後評
昵稱 歐雷